德国统一以来首次扩军:让军队的人手喘得过气来
5月10日,德国国防部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宣布:2023年前,德国将扩军7000人、新增军队文职人员4400人,从装备、预算和人员三方面强化军力。
德国首次宣布扩军,表明德国正式放弃了1990年统一以来的军力收缩政策。冯德莱恩也说,“持续四分之一个世纪之久的联邦国防军军力收缩政策已经成为过去。”
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前世今生
1990年10月两德统一时,德国联邦国防军(以下简称“德军”)共有58.5万军人和21.5万文职人员。冷战结束以来,德军共经历了3次军力收缩。第一次在1992年至1998年,德军削减了44%的军力,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并开始参与国际性军事行动。
在参加科索沃和阿富汗等海外军事行动后,德国发现德军难以适应国际安全形势的作战需求,军事改革再度兴起。2000年开始的改革调整了德军的领导指挥体制,并将德军分为干预部队、维持稳定部队和支援部队三种类型。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德军开始第三次改革,于2011年5月发布《防务政策指南》的战略文件,宣布废止义务兵役制,提出将军队规模控制在18.5万人以内,文职人员控制在5.6万人以内的目标。
目前德军现役军人16.4万人,其中:陆军5.9万人,装备坦克250辆、步兵战车272辆、装甲输送车765辆,直升机255架;海军1.6万人,装备81艘舰船,包括5艘212型潜艇、3艘F-124型护卫舰、4艘 F-123型护卫舰、3艘F-122型护卫舰、5艘K-130型轻型护卫舰等;空军2.8万人,装备378架飞机,包括120架“台风”战斗机、63架“狂风”战斗轰炸机、29架“狂风”侦察机、4架A310MRTT型加油机等。德军还保持着多达数万人的联合支援部队、联合医疗部队等力量。
让“军队的人手喘得过气来”
德国的军事实力在欧洲堪称一流,但由于历史和外交等原因,德国一直奉行收缩军力的国防政策,维持着一支规模较小、装备精良的职业化军队,德军也很少前往海外执行任务。但随着中东及非洲局势日趋复杂,欧洲盟友希望德国“担负起大国责任”的呼声日益增多,德国领导人也多次主张深入地介入国际安全事务。此番德国宣布扩军,一方面是为塑造其担负国际责任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德国面临复杂安全形势的被动应对。
扩军是应对周边局势紧张造成的欧洲难民危机的需要。德国扩军直接反映出欧洲难民危机对欧洲安全的深刻影响。鉴于当前德军管控边界安全力不从心,默克尔政府旨在通过扩军平息国内对其移民政策过于宽松的指责。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说,根据目前的情况,扩军是“必要的”,目的是让“军队的人手喘得过气来”。德国海军既要在黎巴嫩海域护航,又要在爱琴海上追踪偷渡集团的船只,还要在地中海搜救遭遇海难的难民。
为应对周边紧张局势造成的难民危机,防止更多的难民流向欧洲,2016年1月6日,德国派出约500名德军参加联合国马里综合稳定团的维和行动,监督马里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停火,同时德军还负责马里政府军的训练。德军还向伊拉克北部库尔德省派遣了150名军人,为当地武装菲什梅加提供武器和训练,提升其打击“伊斯兰国”的能力。1月8日,欧盟理事会决定派遣作战部队援助利比亚打击“伊斯兰国”后,德国作为主要出兵国派出约200名陆军官兵前往北非突尼斯,负责训练利比亚国民军,提高该国的防务能力。
扩军也是为了满足北约和欧盟反恐行动的需求。随着德国国际形象的不断改善,北约、欧盟和国际社会对德国提出更多的防务需求。2001年“9·11”事件后,德国紧随美国参加阿富汗反恐战争,驻阿德军最多时达5000余人,部署在阿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负责清剿当地的塔利班分子,直到2014年年底才撤出作战部队,留下850人参加北约“坚定支持”任务,以军事顾问的身份训练阿富汗国民军。
“伊斯兰国”崛起以来,特别是2015年法国发生多起恐怖袭击后,德国全力支持法国反恐。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誓言:“为了支持法国,德国愿意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2015年12月1日,德军出动6架“狂风”侦察机和1架A310MRTT加油机,并在地中海部署1艘护卫舰,为在中东反恐的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编队提供支援。2016年德国政府拨出专款1.41亿美元,支持欧盟的反恐行动。尽管如此,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访问德国时仍不忘敲打,欧洲不应对其自身防卫“自鸣得意”。因此,德国此番扩军也是响应美国动员之举。
此外,乌克兰危机发酵引发的北约与俄罗斯紧张关系加剧也是德国扩军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俄罗斯与德国一直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德国明确反对俄罗斯并加入对俄制裁的西方阵营。为应对中东欧的北约成员国的“俄罗斯威胁”,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将尽快审视是否应当在北约框架内,向东欧派出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德国国防部长冯德莱恩也公开表示,此次扩军旨在应对乌克兰危机以来俄欧关系的紧张局面。这表明德国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军事存在”手段处理外交问题,进一步强化德国在欧洲乃至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