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抗战记忆":17岁中俄混血女孩劝降日军被杀?
一个平静的生死抉择
场景再次拉回苏联红军在绥芬河的临时司令部。一位苏联红军军官冷静而迫切地问谁会说日语。所有的视线一下子聚焦在嘎丽娅身上。
劝降日军是当时非常现实的考量。嘎丽娅跟着军官勇敢走进屋子的时间是8月11日。而在中国时间8月10日傍晚,日本方面已决定投降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世界。不论在重庆,还是在延安,大约晚饭后,广播里就一遍遍播放这则消息。
远在边城的嘎丽娅一家未必及时获知,但苏联红军将领一定准确掌握这一情报。不只绥芬河,记者在沿边境一线的虎头要塞、东宁要塞,都听闻到当时的劝降史实。中国日本史学会理事王宗仁讲述,苏联红军派的一位军使到东宁要塞地下劝降,被送出来已遍体鳞伤。舌头被割,脑门用刀刻上五角星,九根手指被砸掉,只留了右手拇指。“敌人用凶残的方式宣告,苏联红军得竖着拇指称赞日本‘皇军’……”
苏联红军让被俘的日本伤兵向洞内喊话,伤兵说到不想死在苏联红军枪下,就当即被要塞的子弹击毙在洞口。关东军盘踞东北14年间,日军官兵深受仇苏教育,异常顽固。防守牡丹江的日军第5军司令官清水规矩中将后撤时,不仅就地销毁文件、电报、密码,竟然将随军家眷全部屠杀。
嘎丽娅能够流畅地讲汉语、俄语和日语,此时此地的苏联红军需要她,需要她帮助说服日军接受即将到来的和平。和平既然是将成的事实,残酷的最后一战能否避免,起码让躲进要塞的平民,尤其是妇孺避免被战火屠戮?
嘎丽娅只是个17岁的姑娘,之前14年应无数次见证或听到过日本关东军的残酷。我们无法知道她听到苏联红军的任务时的反应和心理状态。只能推断,她的日本邻居,她教授过俄语的日本孩子等都被卷入时代和命运的漩涡。生与死的关头,需要有人传出那一声和平的口信。
弟弟张树烈就站在母亲身边,目睹了这一切。嘎丽娅跟随苏联红军军官走进去的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母亲菲涅和所有人一样,不知道军队让女儿去干什么。当嘎丽娅走出来时,同行的还有4名苏联红军,其中一个一杠四花,应该是名尉官,打着白旗。
嘎丽娅走向妈妈,母女四目相对:“红军征召翻译,让我跟他们上要塞,去劝日本人投降。”
张树烈回忆,嘎丽娅说得很平静,但母亲却立时哭了,周围非常安静。菲涅哭着,解下自己红色的花头巾,那是当天离家时戴的一方新头巾,披在女儿的肩上。
菲涅还想说什么,可是士兵开始催促了,她一句话也没说出来。只看见嘎丽娅向他们回头,和4个苏联红军一直北行,上了汽车。
车子在目送中越来越远。从此,再无嘎丽娅的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