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法治中国砥砺奋进--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

2015年03月14日 16:42:4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邹伟、季明、方列)生机勃发的春天,正是扬鞭奋蹄的时节。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广纳睿智之言,共促良法善治。从人民大会堂的璀璨星灯之下,到各个分组审议的会场之上,也因此呈现出新的履职氛围--更多的法治关注,更深刻的法治思考,更坚定的法治信仰。

        法治,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大会全程,更向世人昭告:法治中国,从这里开始新的远航。

        生动体现 集中检验--全面依法治国迈出新步伐

        3月8日上午,是今年大会专门安排审查预算草案的时间。代表们最直观的感受是:今年的“国家账本”比往年更厚、内容更详尽、透明度更高,不仅有3本政府预算草案、5本部门预算草案,还有1本彩图版《政府预算解读》作为参阅材料,通过图表、漫画、微信等多种形式帮助代表更好地理解政府预算。

       “这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的法律要求,也保障了代表的审查监督权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财政厅厅长胡强说。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代表们行使法定权力的生动场景,在大会期间时时可见--

       “今年的预算报告里,没有找到教育支出4%‘红线’的承诺,是不是意味着教育投入会减少?”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朱雪芹表示疑虑。两会期间,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解释让她吃下定心丸:在现阶段,教育仍是重点支出。

       “政府提到的带薪休假在计划报告中怎么没有体现?”审议计划和预算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当场提出意见。几天后,蔡继明就拿到了发改委的正式回复,“带薪休假”将被写进计划报告。

        处处讲法律,事事有规范。翻开提交大会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法”更是最突出的关键字:

        --一年来,共审议20件法律草案,修改法律10件,制定法律2件,作出8个法律解释。

        --一年来,共听取审议“一府两院”13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3次专题询问、4项专题调研。

        --一年来,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国家宪法日和烈士纪念日等重要问题作出决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梳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各方面工作的新成效、新进展,“制”令人印象深刻:

        --要求扎紧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这道篱笆,责成有关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严肃问责。各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金额1062.5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3.9亿元,根据审计建议制定完善规章制度3122项。

        --针对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强调要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高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包容性,健全财政、金融支持的长效机制。

        --针对“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反映的部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进度滞后的问题,提出要下更大决心、作更多努力,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强化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大进对此深有体会。去年,他4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讨论立法问题。“常委会每次开会讨论必邀代表参加。有立法议案之后,还会把法律草案在网上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这都是民主立法的体现,并且已经形成了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今年全国人大还会建立更多实现公众有序参与的制度,比如建立立法专家顾问制度,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等,以更好地汇集民意、集中民智。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杨婷]
01002002157000000000000001110000111463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