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北洋新军统制吴禄贞曾欲进攻北京 发兵前遇刺身亡

2016年01月19日 14:51:25 来源: 北京晚报

  经历

  曾在湖北新军发展革命党人

  很多人会问,为何吴禄贞能和阎锡山策划直接进攻京城?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因为吴禄贞是一个革命党人。

  吴禄贞,字绶卿,自号梦泽雄,湖北省云梦县人。1880年3月生于书香门第,年幼一直随父读书,少怀壮志,勤奋聪敏,尚侠喜武。1896年毅然投军,入湖北新军工程营当兵,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后由湖广总督张之洞选送去日本留学。

  1900年7月正式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在骑兵科学习,成为中国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日本读书时,正值甲午战后日本利用中国的巨额赔款,一跃而跻身为强国的行列,这让他深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并立下救国救民的志愿。

  在日本学习时,吴禄贞结识了孙中山,并与革命党人频繁接触,秘密加入了兴中会。在日期间,吴禄贞曾受孙中山的委派秘密回国,与唐才常谋划了武装反清的自立军五路共同起义计划。结果吴禄贞与秦力山指挥前军在安徽大通按时发动了起义,而其他四路因故未动,寡不敌众,起义失败。此后,他又返回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继续复学。

  1901年冬吴禄贞学成毕业,成为年轻有为的军事人才,吴禄贞与同校留学生张绍曾、蓝天蔚被并称为“士官三杰”(1923年,“三杰”之一张绍曾任国务总理,后为总统曹锟所忌,去职退居天津,1928年遇刺身亡。蓝天蔚在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关外革命军大都督,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5月,蓝天蔚在湖北省组织鄂西联军响应北伐。1922年在四川被抓,在护送前往重庆时,蓝天蔚开枪自杀身亡)。

  从日本毕业归国后,吴禄贞继续在张之洞的军队里任职,兼任武备学堂教习、会办。他以武昌水陆街13号寓所为秘密聚会地点,从事秘密的革命活动。按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吴禄贞非常注意从学生、士兵中吸收有志于革命者,他还秘密地翻印了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刊,在学堂和军队中散发。由于吴禄贞等人的积极努力,“秀才当兵”在湖北蔚然成风,极大地改变了湖北新军的成分,有力地提高了军队文化素质,为日后湖北新军成为武昌首义的主力奠定了基础。正如参加辛亥武昌起义的张难先所说,“湖北革命之基,实于此植之也。”

  1903年,清政府为统一军制,在北京设立了练兵处。因练兵处统筹负责编练全国军队,急需使用大批军事人才,黄兴劝吴禄贞“投身中央,伺隙而动”。加上载涛任军咨大臣后,为了牵制袁世凯而开始重用留日士官生等有利条件,吴禄贞经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好友良弼得举荐,并且花巨款贿赂了时任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后,于1904年5月被任命为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进京就职。

  戍边

  守住国土的“间岛英雄”

  除了在石家庄有“吴公墓”,在吉林延吉的“戍边楼”还有吴禄贞的塑像,这是当地为纪念他任边务督办时的功勋而立。

  1907年,日本凭借对朝鲜半岛的占领,妄图趁机吞并中国延边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大片领土,日本称之为“间岛”地区。所谓“间岛”,是指图们江北岸吉林省延边地区光霁峪前的一处滩地,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自1860年以后,朝鲜北部灾荒不断,大批濒于绝路的饥民来到这一带垦殖,他们由起初的“朝耕暮归”,逐步发展成为长年定居。甲午战争后,由于朝鲜沦为日本之保护国,特别是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打着所谓解决中、朝界务问题的幌子,向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活动。

  吴禄贞被徐世昌派往吉林延边一带调查边务,后被任命为陆军正参领帮办吉林边务。他在与日本驻韩头目斋藤季治交涉之前,做好了充分调查准备,“持论严正,侃侃而挠”, 由于事先进行了必要的人马部署,使日方谈判首领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下令撤出中国边境。

  此后吴禄贞带领督练处周维桢、李恩荣两位科员及六名测绘员,“跋涉山川,穷极边塞”,历时73天,纵横2600多里,考察了边区的山水村寨。他们“复旁考列国之舆图,移译西人之记载,证以日韩之邦志,断以国史及诸名家之著录,荟萃成编”,最后绘成《延吉边务专图》,撰写了10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这一成果,后来成为中方谈判中非常有力的重要依据。

  时任军机处主政的张之洞,对吴禄贞所举“尤激赏之”。1909年5月,吴禄贞升任延吉边务督办,并任陆军协都统。后来,清政府根据吴禄贞调查的边务报告和他起草的长达万余字的《逐节申辩节略》,坚持了中韩以图们江为界河的历史事实,逐条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迫使日方签订《图们江中韩边界条约》,确认了延吉为中国领土。吴禄贞因此功绩,被誉为“间岛英雄”。

  吴在延吉建有戍边楼,并写有登吟戍边楼诗句:筹边我亦起高楼,极目星关次第收。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侯。鸿沟浪靖金瓯固,雁碛风高铁骑愁。西望白山云气渺,图们江水自悠悠。

  1910年初,吴禄贞被调回北京,授以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并被派往德法两国考察军务。同年冬回国后,吴禄贞用同盟会提供的巨款贿赂奕劻,成功谋得驻扎保定的新军第六镇统制之职。吴禄贞从出任第六镇统制,到1911年11月7日殉难,总共不到一年时间。

  遇难

  行动前夜被部下刺杀

  1911年11月5日,吴禄贞由娘子关返回石家庄,在火车站扣留了清政府接济袁世凯在湖北镇压革命军队的一列军火。这一举动不仅使清政府慌了手脚,也使当时正坐镇孝感准备督师进攻武昌革命军的袁世凯也大有芒刺在背之感。

  一直以来,吴禄贞公开打出的旗帜是奉命镇压和招抚山西革命军,而与阎锡山达成联合起义全都是秘密进行的。11月6日,晋军先头部队在吴禄贞招抚归顺的掩护下,抵达石家庄后,吴禄贞便在六镇中级以上军官会议上公开宣布了翌日起义的计划,即“采取革命手段,明晨即直赴北京,并分发白布臂箍,使各缠手臂,以为符识,有不服者,即以军法从事。”

  当时,由吴禄贞直接节制的兵力有限。按照北洋新军编制,镇依次下辖协、标、营、队、排、棚,每镇辖步兵两协,步兵协每协下辖步兵两标,每标又辖三营,每营辖三队,每队辖三排,每排辖三棚。按照兵力来算,北洋新军一镇的兵员约在12000人。据时任清军咨府特派员的孔庚回忆录记载,他与吴禄贞在石家庄会晤时,得知六镇中有一协兵力已经派赴汉口,另外,清军第一镇一标虽说也归吴禄贞节制,但是旗人组成的第一镇又是暗中牵制吴禄贞的一股势力。

  吴禄贞作为燕晋联军大都督,是攻打北京计划的总策划和总指挥。1911年11月6日深夜,吴禄贞在设于火车站站长办公室的司令部里,与参谋长张世膺、副官长周维桢紧张地筹划着第二天的起兵事宜,处理着繁忙的公务。

  7日凌晨,吴禄贞的卫队长马步周(字惠田)率领一部分士兵闯入办公室,即开枪扫射。吴禄贞因毫无准备,顿时倒在血泊之中,张世膺和周维桢也同时遇害。与吴禄贞居住仅一墙之隔的车站司令官谢良翰闻枪后,即起身前往救援,被凶手伏击受伤。此时凶手们在车站上还疯狂地对空大肆鸣枪,制造了严重混乱的气氛。

  由于六镇中革命党人群龙无首,“士兵逃亡大半,秩序紊乱”。刚刚到达石家庄的山西民军,当夜又急忙退至获鹿以西。直到次日天亮,山西民军才返回车站,将原来截留的军火和吴禄贞的尸体一并装运列车,急急忙忙撤回太原。当地居民听到“吴大人被杀”的消息后,几天之间都处于极度的惊慌之中。

  11月9日,清政府派员到石家庄接掌六镇军权。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被刺,使得一场顷刻即来的急风暴雨瞬间烟消云散。

  谜团

  双重疑案至今未解

  究竟谁是刺杀吴禄贞的幕后指使人?真相确实扑朔迷离,不仅当时的新闻报道和人们传言五花八门,而且许多当事人的追记与回忆也众说纷纭,判若云泥。再加上凶手还残忍地割下吴禄贞的首级,至今下落不明,故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重无头案。

  到目前为止,此案共存有多种说法,史学界多数人依据此案导致的结果对谁最有利来推断凶手,倾向于清政府和袁世凯为最终主使。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是谁直接指使了此次暗杀,但是,袁世凯培植的私人武装在此次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当然,也不排除是由六镇反动军官们在没有得到外部指使的情况下,共同发动的旨在反对吴禄贞举兵计划的一场突发兵变。

  尽管这一壮举时间短暂,且计划失败,但吴禄贞生前在石家庄组织发动燕晋联军攻打北京的计划,直接推动直隶和山西革命形势发展。吴禄贞这种挺身而出的英雄本色和敢于直捣黄龙的胆略与气魄,值得后人铭记。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纪念先烈,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下令以陆军大将例赐恤,表彰吴禄贞的功勋。1912年3月14日(农历正月26日,吴禄贞的诞辰日),黄兴等人在上海张园为吴禄贞举行追悼会。同日,山西太原军民也为吴禄贞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主祭台上横幅为“燕晋联军大将军吴公绶卿追悼会”,两侧为黄兴所题的挽联:“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

  在吴禄贞殉难两周年的忌日,即1913年11月7日,山西省政府为吴禄贞、张世膺、周维桢修建的陵墓在石家庄火车站落成,三位烈士的遗体正式安葬于此。吴禄贞墓外形为纪念塔式,高约二丈,墓前有阎锡山撰写的石刻碑文。吴禄贞墓作为烈士的殉难遗址,在民国时期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文化景观之一。

  1933年出版的《石门指南》说:石门建市的“年代不久,古迹毫无,欲觅一名胜古迹,实属凤毛麟角。仅车站之吴公墓,可称本市独一之名胜”。吴禄贞墓为石家庄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1982年3月25日,吴公墓被迁至石家庄长安公园内西北侧的小土山上,新建墓地约150平方米。如今整个墓区松柏青翠,庄重肃穆,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谷玥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83128644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