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生活化让作文告别生编硬造

2016年05月04日 09:16:3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很多小学生谈“作文”色变,不知道如何下手。实际上,他们不是不会表达,而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去写。传统的作文教学习惯于“一块黑板一支笔,一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往往是教师先出个题目,或以范文导之,或以方法授之,然后让学生写。其结果,有的学生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笔下无文;有的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读之无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写作必须拥有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才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呢?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开展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活动作文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实践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多用动词描述。比如,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学做炒鸡蛋,然后将炒鸡蛋的过程记录下来。因为学生们都经过亲身实践,都感到有话可说。这样的作文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感受。有的作文写道:“自己做一个菜都这么手忙脚乱,花了很长时间,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自己不应该总挑食。”不经意的作文内容,间接地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同时,实践活动作文还能帮助孩子留心生活,从小成为一个有心人。比如,我们开展周末小练笔活动,在春意渐浓的初春,让孩子们去观察一种花,将当时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为爸爸、妈妈沏杯茶,观察茶叶的变化……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

作文来源于生活,我们注重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激发写作兴趣。比如,三年级开学不久,我们就学习了《翠鸟》和《小燕子》两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其中都有对小动物外形的描写。学完这两课之后,我们让孩子们带来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围着那些小动物转来转去,表现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言表达也越来越美。在课堂上,有一个小男孩拿着他的小乌龟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它远远看去就像背了一个大大的房子,背上的壳就像它的盔甲,绣满了漂亮的花纹。”语言多美呀,当时同学们和老师们都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最可喜的是,有一个学生以前的作文连字数都写不够,这次她的当堂作文竟然成了范文。“我最喜欢的是小仓鼠。它的毛黑白相间,身子圆溜溜的,远远望去,像个小毛球。一双黑黑的小眼睛,总是不停地左顾右盼,非常机灵。它有两对非常灵敏的小腿,最擅长攀岩运动。”生活化作文的尝试,不仅让她写下了这样生动的文章,还让她找到了写作的乐趣,更主要的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积累,并利用观察日记、绘本日记、PPT、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创作。比如养蚕活动,同学们除了要精心照顾小蚕,还要细致观察蚕的变化,并进行详细记录。有一名学生为了记录春蚕吐丝的全过程,与妈妈合作完成了近11个小时的录像,并配上了生动的语句,美妙的音乐,在《蚕趣》的汇报课上展示给全校老师,细致的描写、精彩的发言博得了在场老师热烈的掌声。

作文批改生活化

经过几年的磨炼,学生们已经有一定的习作基础,我们尝试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批改。教师在阅读全班同学的作文后,指出同学们写的精彩片段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几方面去评价,并且相互说出优劣,同桌相互批改并且经过自己修改后,再让学生去找读者,学生会越来越自信。同时,鼓励每个学生自己阅读批改,让学生懂得:“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拥有更多的读者,对于写作的方法有更深刻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955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