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扎根基层57年,将玉米种子视为自己的生命。漫漫科研路,他终其一生都在播种希望。
精彩观点
玉米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培育研究时需要格外注意的方面有哪些?
选择适合当地的气候和抗疫力强的品种。
现在的玉米品种选育,基于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高产品种有很多,在选育时:第一,要注意适合当地的气候。第二,在满足高产、优质的同时,要选择抗疫力强的品种。
您在这一领域深耕近六十载,是什么让您始终如一地坚持着?
选择学农是我的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粮食增产,让农民吃饱饭有深刻的体会。我是学农学业的大学生,一开始分配到信县。到了以后群众们,老头老太太围着我,握着我的手,说学农的大学生来了,要推广新技术搞新品种,能多产粮食,让我们能吃饱饭,我们就高兴。老太太说的时候都是含着泪花,这个画面我一辈子忘不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想在农业方面发挥我的作用,学农是我的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
您虽然已至耄耋之年,但在科研目标上,是否仍存有白首之心?
我要在有生之年带领我们团队选育出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
我85岁了,搞了一辈子玉米,近五年来主攻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这个也是全国农业科学家的方向。我要在有生之年带领我们团队选育出玉米籽粒机收新品种,要不遗余力地把“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当做一种动力,当做搞好工作的起点,为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这个成果不属于我个人,应该属于大家。
我在海南得知获得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称号,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激动。我想了很多,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得益于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以及社会各界的信任,特别是我们科研团队长期努力的结果,这个成果不属于我个人,应该属于大家。
您一生潜心致力于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贡献颇丰。一路走来,是否可以做一个总结?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每个品种都是从一粒种子发起的,一粒种子形成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有饭吃了,身体强健了,才可以去发展各种东西,这句话作为农业科技者,理解特别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