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魅力”不是每次都管用
有的特使因其前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而遭受质疑,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就是其中的一位。
1994年,朝鲜半岛战争一触即发。危急时刻,卡特以卸任前总统的私人身份到访朝鲜,并与金日成会晤。在他的斡旋下,朝美双方签订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半岛上浓浓的火药味戏剧性地消散了。
那么究竟是卡特的个人魅力化解了这场半岛危机,还是历史齿轮步步向前造就的必然?当时有分析人士表示,其实早在卡特到达平壤之前,美朝就已经在核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卡特这个民间使者更像是为走一个过场。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詹德斌看来,这个“特使”身上就带着浓浓的“国家利益”味道。卡特的确是当时最合适的人选,“当时,卡特和金日成划着小船亲切地交谈,这充分展示了卡特的个人魅力,但如果离开了当时的国际大背景和朝鲜半岛周边局势,是不可能有那样一幅景象的。”
詹德斌认为,这是一次天时地利人和之造化。“当时正值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不久,朝鲜在国际上几乎处于被孤立的状态,而且经济上相当困难,俄罗斯又突然要求和朝鲜实行物物交换,更是雪上加霜。”对朝鲜而言,达成《日内瓦核框架协议》是当时最好的结果。
此后,卡特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再度访问朝鲜。彼时,朝鲜最高领袖的位子上,坐着的不再是当年和卡特谈天说笑的金日成,而是其子金正日。这两次,年迈的卡特貌似不再“给力”了,金正日显然没有如其父亲一般给足卡特“面子”,他没有接受卡特的会面请求。而卡特这位“特使”的任务,也不再有1994年那般艰巨,他只是从人道主义精神层面出发,前来营救被朝鲜扣押的美国公民。特别是2011年4月的朝鲜之行,虽然时已87岁的卡特与另外3名前任国家领导人——芬兰前总统马尔蒂·阿赫蒂萨里、爱尔兰前总统玛丽·鲁滨逊和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高调组成“元老团”应朝鲜邀请到访,讨论对朝鲜的粮食援助、人权和无核化等问题,但却被当时舆论指为“成果寥寥”。当时,卡特一行得到了朝鲜时任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相关口信,然而未能与金正日见面,也未能如克林顿般将被朝鲜扣留的美国公民带回。
处事不公可能身陷丑闻
也有特使陷入丑闻,饱受质疑。自2007年担任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即联合国、欧洲联盟、美国和俄罗斯特使以来,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就“绯闻”不断,先后曝出陷入利益冲突丑闻、密会穆阿迈尔·卡扎菲等消息。
据了解,布莱尔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的高级顾问。因为帮助摩根大通银行的客户英国天然气公司和卡塔尔电信运营商瓦塔尼亚公司开展总额达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布莱尔遭到各种批评的声音,他作为四方特使的信誉度也进一步降低。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的高级助手纳比勒·沙阿斯曾说,“他(布莱尔)近来的言论让他像一名以色列外交官,在兜售他们(以方)的政策。因此,对我们而言,他没有用处。” 南方日报记者 赖竞超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