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钱文荣:二战教训的现代启示

2015年05月11日 08:57:51 来源: 瞭望

    在二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仍应从中汲取教训,并采取实际行动,保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和繁荣的未来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这场历时8年的战争是由日本、德国、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最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结束。

    但人类为这场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仅中苏美英法五个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在战争中伤亡人数就达7000多万,其中苏中两国牺牲最大,占伤亡总数的约80%。法西斯阵营方面也伤亡巨大。

    今天,人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不仅要回顾这段悲惨的历史,更应从中汲取教训,采取实际行动,捍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以《联合国宪章》为最高准则的战后国际秩序,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和繁荣的未来。

    二战的教训至少有五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值得高度重视:

    第一,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是战争的祸根,必须坚决反对和制止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根本属性就是战争。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根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开创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历史新时期。

    但时至今日,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也并未从世界上彻底根除。在日本、意大利、德国和美国等数十个西方国家,不同程度存在着新法西斯主义和新军国主义势力的活动。尤其是今天的日本右翼势力,在美国的纵容下,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动愈来愈猖獗。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一定要高度警惕,决不容许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让历史悲剧重演。

    第二,“绥靖主义”是一种纵容侵略、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其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前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新的绥靖主义。

    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是美英等列强为了自身利益,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勾结和妥协的绥靖主义政策的结果。一战之后,《凡尔赛和约》墨迹未干,美英等战胜国就偏离《和约》的原则和相关条款,不仅不去根除德国东山再起的思想根子和实力,而且采取了“抑法扶德”政策,为日后希特勒上台加快扩军备战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英法意美等国拒绝了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要求,反而将其转送给日本占领。这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纵容日本军国主义者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步伐。

    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这种绥靖主义政策更变本加厉。最典型的体现就是1938年9月英法在美国支持下策划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它们逼迫捷克政府接受希特勒的扩张要求,把苏德台地区割让给德国,妄图实现“欧洲普遍绥靖”,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在东方,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挑起“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美英法等控制的国际联盟不但未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反而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利”,实际上是支持和纵容日本的侵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英两国政府依然对日采取姑息、怂恿的绥靖政策,妄图以牺牲中国来换取它们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东方慕尼黑阴谋”。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日本侵华现状,同意不妨碍日本在华行动。美国为集中应付欧洲局势,自1940年11月起与日本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谈判,力图缓和美日矛盾。这种做法实质上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也未能阻止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空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美英策划的“东方慕尼黑阴谋”从此宣告破产。

    遗憾的是,绥靖主义政策的阴魂时至今天依然在世界各地游荡。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就是一个现实例子。二战结束后不久,西方国家就挑起了冷战。美国为了反苏、反共的需要,对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政策调整,从遏制转为扶植。当前,日本国内公然否定侵略罪行、质疑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解禁集体自卫权,大肆扩军备战的言行愈演愈烈。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美国战后对日采取实质上的绥靖主义政策的结果。在今天人们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强调坚决反对新的绥靖主义政策,对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林杉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34127786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