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作品由 中国日报社采制
2016年5月,南海仲裁案结果即将出炉,美西方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中国日报社决定实地走访三沙,向世界宣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展示中国为增进地区福祉所做的巨大贡献。
报社时政部和海南记者站配合,与三沙市政府密切沟通、精心策划,联系各界采访对象,共派出三名记者随公务船只前往三沙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采访。记者们走遍了永兴岛能探访的每一个角落和西沙的其他数个岛屿,后又根据采访线索到海南潭门、海口等地补充采访,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独家素材,如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将在2016年下半年首次于南沙群岛派驻救助船,不分国籍随时帮助该海域船只等。
报道在严守保密和对外报道纪律、严格执行请示汇报程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可公开的各方面情况,主动设置议程,用世界听得懂、看得懂的话语和视听材料,有理、有据、有效、全面地回应了外界重大关切,如南海开发与保护、海上救助外方船只和人员(包括领海争议国在内)、灯塔建设的国际贡献、南海主权证据等。报道也展现了这个中国最南端的年轻城市的建设和生活,如中国移动技术员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永兴学校的一天等,其内容接地气,引共鸣。记者手记富有海上生活气息,兼具宏观视野,亦是亮点。
在这过程中,记者在潭门找到了唯一一位保存了海南岛到黄岩岛更路簿(即古代南海航海路线图)的80多岁的老船长,并在海口拜访了研究更路簿20余年的海南大学教授,充分运用全媒体手段采访关键人物,助力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播。
《中国日报》为该系列报道提供了充足版面,从记者回京第三天即开始用头版加内页多篇稿件组合等形式刊发系列报道,最多时达到每天两个彩色专版。见报稿件共17篇,配发图片近30张;另有网络中英文稿件20余篇和多条微博、微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