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承办:新华网
邮箱  图片  音视频  稿件报送
好记者讲好故事|刘万利: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2018年11月14日 16:02:21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刘万利在伊拉克摩苏尔市

    大家好。大家请看,我的衣服上别了一枚小小的国旗徽章。这些年它陪我走过许多地方。今天,我的故事就从几面国旗讲起。

    去年,我在伊拉克采访过一名足球教练,他叫加尼姆。30年前,他是伊拉克国家队的主力,伊拉克球迷心中的马拉多纳,曾经代表伊拉克参加了1986年世界杯。

    但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无法征战球场,而是征战在一个满目疮痍的战争国家里。他告诉我,他一生中最荣耀的事情,是身披国旗奔跑在赛场上。但是,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的那面珍贵的伊拉克国旗,紧紧裹着的,是他的儿子和女婿的遗像。他的儿子和女婿,在两年前的一次汽车炸弹袭击中身亡。

    过去15年,加尼姆看着自己的肌肉在战乱的贫困中松弛,看着自己心中的大力神杯在流星般的弹片中碎裂。战争,不仅摧毁了一个国家,更在摧毁一代人的梦想。哪怕是娱乐这种小小的心愿,也变得扭曲不堪。

    记得有一次,我进入被极端组织占领的伊拉克摩苏尔市。在采访路人时,一颗子弹击中了距离我只有一米的一片屋檐。屋檐碎裂,子弹弹起,就落在我的脚边。一个四五岁大的男孩跑过来,举起手中的水瓶,把水浇在弹头上。滋的一声,滚烫的弹头上升起了一团白雾。小男孩笑着,捡起弹头,放在我的手心。那一刻,我的心是酸楚的。残酷的子弹在孩子的眼中竟然成了游戏的工具。

    后来的日子里,伊拉克的局势渐渐好转,我跟随政府军见证着他们一处一处地收复被占领的城市村落。每收复一处,伊拉克政府军就将一面国旗插在城市的制高点。在那些伊拉克人祈祷和平的眼神中我看到,国旗代表着胜利和希望。

    过去十年,我常常把一个国家的国旗作为坐标来定位这个国家的团结与稳定。但是,就是这样一面旗帜,有时却很难寻找。

    2011年初,利比亚内战爆发。数万人为躲避战火逃往邻国。在利比亚和埃及交界的边检站,大量难民滞留在靠近埃及的一侧。几百米外的利比亚哨所空空荡荡,旗杆上的国旗已被战火烧的不见踪影。

    一名利比亚人拦住我,哭着恳求我把他带进埃及。他在战乱中与妻子走散,唯一的女儿受了枪伤被送到埃及境内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他说,他之前看到中国人可以优先通关,这个时候也只有中国人可以迈过这里的边检线。

    中国公民优先,因为在危难时,五星红旗就守卫在我们身边。

    当利比亚内战平息,我转战到另一个战场,也门。国家不同,局势不同,背景不同,但炮火是一样的残酷。

    2015年的一天凌晨,一连串巨大爆炸声,将我从睡梦中炸醒。爆炸犹如地震一般,把分社的门窗炸得乱颤。防空火炮点亮了萨那的夜空,大量弹片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我和中国驻也门使馆工作人员一共30多人挤在40多平米的地下室里避难。地下室里什么也没有,只有墙上悬挂的一面五星红旗。

    那一刻,五星红旗下,就是我们的庇护所,就是我们的家。

    同样在那一刻,中国护航编队正迅速向指定海域机动,一场惊心动魄的撤侨行动即将展开。撤侨的车队,悬挂五星红旗,通过检查站时,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通行证。码头上,在临沂号护卫舰的临时海关口,《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我们的身份证。

    那一刻,在每一位中国人激昂的泪光中,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安全感,《义勇军进行曲》是这个星球上最嘹亮的歌声。

    我是新华社一名普通记者。工作十年,七年驻外,辗转利比亚、也门、伊拉克三个战场,亲历大小战斗十多次。枪林弹雨,泪水哀嚎,生离死别,荣辱兴衰……都已化作“新华社几月几日电”,永远地留在了中国新闻的历史稿库里。

    我曾经激情澎湃,也许是战争的原因,让我变得内敛而不重言辞。但是,无论身处何地,我能够在危难中工作,在寂寞中思考,在生死考验中砥砺前行。因为,在我心的最深处,恪守一份职责;在心的最高点,挂有一面国旗。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60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