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千余名志愿者护航“抗疫医护赏樱专场”
志愿服务成武大思政“第二课堂”
“校园内最主要的观赏类樱花有4种,分别是垂枝大叶早樱、红花高盆樱桃……”3月13日一早,连日阴雨的武汉放晴,武汉大学校园里一条红毯铺往“抗疫医护赏樱专场”欢迎仪式现场。红毯尽头,该校基础医学院大一学生张绍洋默念已背诵多遍的讲解词,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等着把“最美的樱花,献给最美的人”。
武汉大学校内有千余株樱花,于每年3月中旬盛放。去年3月,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代表学校发出邀约和承诺:连续3年向援鄂医疗队员以及湖北省疫情防治一线医护人员和家人开设免预约赏樱绿色通道,提供赏樱服务。今年3月5日,武汉大学开放“抗疫医护赏樱绿色通道”登记系统,并在3月13日、14日设抗疫医护赏樱专场。
为迎接英雄回“珈”,武汉大学千余名师生志愿者,提前做起准备。3月1日晚,校团委面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抗疫医护赏樱专场志愿者招募令,截至3日中午12点,1500余名学生和百余名老师报名。报名截止后,数字仍在上升。
经简历筛选、院系审核推荐,第一批由81名教师和600名学生组成的专场讲解志愿者集结成团,他们来自本硕博不同专业,年龄最小的16岁,最年长的60岁,还有外国籍教师也报名加入。随后,校团委又招募了数百名机动类志愿者,提供礼仪接待、身份核验、纪念品发放等服务。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斯敏全程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分组和培训工作,并制作《志愿者手册》。教师志愿者、历史学院教授潘迎春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汪小凡自告奋勇,为志愿者们讲解学校校史、建筑史、樱花种类和栽种历史、礼仪常识等必备知识。学校校史研究会与青年志愿者协会一起,为此次赏樱专场活动准备了4000余字的“高配版”讲解词。专场培训后,志愿者们利用休息时间,背诵讲解词,沿着赏樱路线反复演练,熟悉每一个点位对应的讲解指南。
3月6日上午7点,第一批志愿者准时上岗。3月13、14日,近两万名医护人员携带家属,应邀来到珞珈山赏樱。志愿者们迎来这场“大考”。
张绍洋的爸爸是一名医生,去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没法到武大赏樱,“爸爸是我最好的榜样,现在轮到我了!”他负责接待的医护人员是一位校友,这位校友疫情期间始终奋战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还参与了因新冠肺炎导致肺部不可逆纤维化而进行的湖北首例肺移植手术,从病魔手中夺回重症病患的生命。
“挽救生命、创造奇迹,给病患安慰和力量,他们教会了我何为医者。”张绍洋与校友徜徉在樱花树下,聆听着抗疫故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白衣”理想。
武汉大学学生志愿者中,不少是00后。去年疫情期间,全校1269名志愿者,为武汉市100多家医院和全国援鄂医疗队的598个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多对一”家教辅导。今年春天,他们中的许多人又报名,为英雄们回“珈”赏樱做好“一对一”线下引导与服务。
该校社会学院2018级本科生史峥贤便是其中一名。在去年参与线上辅导医护人员子女志愿服务时,他与自己的“学生”约定,“等武大的樱花开了,我带着你们逛逛”。这次,“樱花之约”终于实现,史峥贤详细讲解着武大的老建筑和樱花,他希望用武大的底蕴和魅力,鼓励自己的“学生”好好学习,再续“武大之约”。
3月13日、14日,正值周末。引导医护人员赏樱、核验颁发抗疫徽章等纪念品、发放餐券和演出入场券……从早7点到晚7点,志愿者们的服务不停歇。
樱花树下,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志愿者为医护人员拍摄樱花写真,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准备了精美的樱花标本……不同院系的志愿者还结合专业特长,给医护人员带来别具特色的服务。师生携手兑现“樱花之约”,致敬抗疫英雄。
“这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它教会我们感恩曾帮助过我们的恩人,感恩在国家危难时义不容辞、挺身而出的每一位英雄,激励武大学子成长为有家国情怀的大写的人。”窦贤康希望,这场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年懂得感恩、学会担当的第二课堂。(宋博 张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