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连4月17日电(记者张博群)8头憨态可掬的“渤海精灵”斑海豹从船上顺着滑梯依次滑下,在海面上不时回头张望,最终游向大海深处。16日,在大连海域,5头人工繁育的斑海豹和3头此前救助的野生斑海豹被放归大海。
这是4月16日拍摄的准备放流的西太平洋斑海豹。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当日,辽宁大连举办西太平洋斑海豹野外放流活动。本次活动中放流的8只西太平洋斑海豹,其中3只为之前救助的野生西太平洋斑海豹,5只为人工繁育经野化训练达到放流标准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工作人员为它们佩戴了追踪设备,实时监测放流后的生活情况。
据了解,今年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布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将斑海豹更名为西太平洋斑海豹,保护等级从二级提升为一级。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本次放归大海的5头人工繁育斑海豹均在幼龄期。在放归前,它们接受了1个多月的野化训练,具备自主捕食活鱼的能力,能够适应野外生存,达到放归标准。
“人工繁育斑海豹放归大海,可以有效增加自然界斑海豹数量,对于保护斑海豹种群具有积极意义。”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田甲申说,本次放归海域位于斑海豹上岸栖息点附近,有助于放归的斑海豹融入群体。
4月16日,工作人员将西太平洋斑海豹放入大海。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工作人员为斑海豹佩戴了卫星跟踪标记设备,借此监测它们的洄游路径和停留地,进一步研究斑海豹的生活习性,对人工繁育斑海豹放归大海的效果进行评估。
斑海豹是一种海洋“鳍脚类”哺乳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冬春,斑海豹都会从太平洋洄游至大连附近的渤海、黄海北部海域,在海冰上“添丁进口”,抚育幼崽,被人们称为“渤海精灵”。
4月16日,一头被放流的西太平洋斑海豹在大连市旅顺口区附近海域活动。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盗捕等原因,前来辽东湾的斑海豹数量急剧减少。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保护力度,辽东湾海域斑海豹数量保持在2000头左右并有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