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5/ 12 14:45:11
来源:新华网

变“废”为“宝”,北仓留住城市记忆

字体:

  

  新华社重庆5月12日电 题:变“废”为“宝”,北仓留住城市记忆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陶冶

  捧一本书,与楠竹为伴,度过下午的美好时光;喝一杯手冲咖啡,与设计师聊一聊装修和发型;逛逛创意集市,顺便听一场方言脱口秀;遛狗走累了,在老黄葛树下喝口茶歇歇脚……很难相信,这个不断吸引年轻人来休闲、打卡和创业就业的地方,几年前还是一个荒废多年的老旧仓库。

  4月22日拍摄的重庆江北区北仓文创街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这就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北仓,位于繁华的重庆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旁边,在一个不起眼的背街小巷深处。北仓的前身是重庆市江北纺织仓库。抗战时期,大型棉纺厂纷纷迁渝,使重庆成为当时重要的纺织基地。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不少地方都建有棉纺仓库,北仓就建于20世纪60年代。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北仓的区位从城市边缘变成市中心。20世纪90年代末,不少老厂房在城市化进程中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但北仓有幸被保留下来,成为重庆主城区仅存的纺织工业遗存。不过,这座曾经繁忙的纺织品中转站,因无人问津慢慢变得破败脏乱,与附近寸土寸金的观音桥商圈和夜经济红火的九街相比,北仓连同与其相邻的数座老居民楼显得落寞、萧条。

  2015年左右,重庆青年设计师李传波发现了北仓这个底蕴深厚的“宝库”,想对其进行文创设计。当时,地方政府正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下决心摒弃大拆大建思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通过“有机更新”对北仓这个工业遗迹进行改造和再利用。

  4月22日在北仓文创街区,图书馆里书友正在交流。 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李传波说,对工业遗存的利用一定要尊重历史,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印记。北仓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只对外立面进行简单修缮和清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但改造也不能只讲情怀,商业运营必须可持续,还要融入并带动周边社区一起发展。”李传波说。

  暖光咖啡馆创始人吴非从业8年来,在重庆开了3家门店和一个“咖啡学院”,去年把旗舰店落户在北仓。吴非说,北仓作为重庆知名的文化IP和网红打卡地,人流量有保证,经过改造的室内空间特别适合小微企业在此创业。现在,这家旗舰店上午做培训,下午卖咖啡,晚上卖鸡尾酒,空间、时间利用率非常高。

  4月22日,在北仓文创街区,商贩向游客推介自己制作的文创产品。 新华社记者刘潺 摄

  经过几年沉淀,北仓聚集了一大批成熟的青年创业者,有设计师、脱口秀艺人、造型师、潮品买手等,基本上都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经营,不少店铺在国内小有名气。

  北仓火了,也带动周边老旧小区受益。在北仓旁的居民楼居住了50年的原重庆市江北纺织仓库退休职工陆迪见证了北仓的“衰”与“兴”。她说,现在环境好了,过去不少搬走的老住户又搬了回来,加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就业,这里老房子的房价和租金涨了不少。

  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高璐告诉记者,在北仓成功更新的基础上,今年街道办将全面启动周边老旧小区改造,并拆除小区和北仓中的围墙,计划通过北仓这个“点”,带动周边“面”的提升,不用大拆大建,就能实现城市老旧社区美丽蝶变。

【纠错】 【责任编辑:尹世杰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666112743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