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27日电 题:“东数西算”怎么算?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向定杰、邹多为
日前,在贵阳召开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启动。中国将推动大型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地质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布局,以实现“东数西算”。与会专家认为,“东数西算”对于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和西部地区发展意义重大。
5月24日拍摄的贵州省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供给失衡呼唤“算力西移”
“数据中心是个‘比特’企业,又是个‘瓦特’企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优等生’,又是能耗大户、‘坏孩子’。”一名在数据行业打拼多年的大数据企业负责人坦言,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在东部一线城市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常会受到地方能耗指标的限制。
记者采访发现,多地都在规划、建设数据中心,但数据中心在东部一线城市“挤破头”趋于饱和,而在中西部一些地区使用率低,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失序发展等问题。
5月24日,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的机房内进行巡检。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一些东部地区应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度和局限性大;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瓶颈,无法有效承接东部需求。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的节点,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
对于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内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5月24日拍摄的苹果中国(贵安)数据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超大“体量”需更强“底座”
据统计,2015年以来,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数据中心规模也从2015年的124万家,增长到2020年的500万家。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认为,随着全社会数据总量的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据资源大国,成为全球大数据应用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环境最优的国家之一。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各行业“上云、用数、赋智”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5月24日拍摄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数据中心则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浪潮信息联合全球知名科技市场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多名参会专家认为,数据的超大“体量”需要强大算力,也需要更大规模、更高效的数据中心,而“东数西算”可以推进数据中心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和算力上的提升。
“东数西算”已有实践
近年来,“东数西算”在产业层面已有实践,三大运营商、中国人民银行、华为、腾讯等在贵州、甘肃等西部地区布局了数据中心。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运营及在建的数据中心达23个。
“选址在贵州,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腾讯数据中心负责人钟远河说,贵州地处西南腹地、气候凉爽,为打造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贵州率先发展大数据,形成了行业集聚效应。
5月24日,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内通过平板电脑操作大屏幕。新华社记者欧东衢 摄
一期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的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是贵州贵安新区重点打造的12个大型数据中心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为全球管理数据存储中心、全球IT维护工程师基地、员工内部培训实习基地,可安装存储服务器约40万台,平均每年还将有1万人左右进入园区进行全景化实战培训、实习等,既可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拉动当地服务业发展。
“‘东数西算’带来数据要素的跨域流动,是实现产业聚集和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贵州省量子信息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潘伟杰说,在西部建设数据中心,不仅能够创造新型信息消费市场,还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