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5月31日电(记者谢佼)5月30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广受人民喜爱的共产党员、“马班邮路”乡邮投递员王顺友因病逝世,终年56岁。
木里大山青青,再不见他牵着白马穿林打叶的脚步,再不闻他那扯着沙哑嗓子、千转百回的山歌。木里高山乡镇早已全部贯通公路,马班邮路已成历史,但王顺友的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流传。
初见王顺友 他在马班邮路上
初见王顺友,是2005年6月29日下午5点,他载誉归来重返马班邮路。他是一位瘦瘦小小的苗族汉子,身着邮政制服,身后跟着妻子韩萨。他不善言辞,说话前先打开随身的酒壶,闷一口酒。
刚开始我们以为他嗜酒,韩萨大姐轻声解释,原来王顺友一走就是半个月回不了家,他常年负责木里县城到白碉乡、三桷亚乡、倮波乡、卡拉乡的邮政投递,邮路往返584公里。他每走一个班要半个月,一年有330天都在走邮路。先要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半年冰封的大山,接着又要下到海拔1000米、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中途还要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沟梁。长年累月,他落下了一身严重的风湿等疾病。
冻得受不了,他就闷一口酒,再扯开嗓子唱上几句自编的山歌,一来化解孤独,二来惊走猛兽,给自己壮胆……酒和马都是他最亲近的伙伴。
29日下午刚回到木里,王顺友就匆匆赶到县邮政局领取邮件、办理手续,一直忙到下午7点多。30日一大早,县邮政局用邮车将王顺友和邮件送到十多公里外大山里的家中。县城不能养马,家里才是王顺友马班邮路出发的起点。
这个家他待的时间特别有限。两间普通平房,厨房黑乎乎的,烧起柴火后满屋是烟。
第二天一大早,韩萨大姐安静地给他备好马鞍,除了马背上两捆邮包,还有一袋人吃的干粮、一袋马吃的饲料、一顶帐篷、一壶十斤装的白酒。王顺友接过白酒牵马上山而行,一会儿就钻进森林,看不见了。
那时,韩萨大姐靠着门框,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我们听说,有一次韩萨病了,因为没有钱,去不了医院。当时儿子在学校,女儿去了亲戚家,她只好一个人躺在家里苦熬着。不知道熬了几天几夜,当王顺友从邮路上回来时,她已经说不出话来,望着丈夫,只有眼泪一股股地往下流。王顺友向单位的工会借了1000元钱,把妻子送进了医院,服侍了她3天。3天后,妻子出院,他又要上路了。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这里群山环抱,地广人稀。曾经全县29个乡镇就有28个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当地乡政府和百姓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就是以马驮人送为手段的邮路。那时全县除县城外,15条邮路全是马班邮路,而且绝大部分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以共产党员王顺友为代表的马班邮递员几十年如一日,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为各族群众送信送报,确保全县所有乡镇通邮,书写了世界邮政史的奇迹。
再见王顺友,他在脱贫路上
2011年12月底,记者再次来到王顺友家。大约上午10点,王顺友邮政制服外裹着一件厚大衣,正靠着火塘收拾邮包。他脸上冒着倔强的胡子茬,头发有些乱。
“老婆山下带孙孙,我在山上走邮路。”王顺友笑着解释。这时他儿子女儿都已在县城成家立业,但他仍坚持住在山上,因为离邮路更近。上级考虑后,安排他走另一条不那么艰苦的邮路。
“现在我陡坡爬不上去了,感谢领导调整了线路,安排我到李子坪乡,单程4个多小时,一个星期两趟。”王顺友说话时,冷空气中呼气都是热雾。
面前这瘦小的汉子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当时依然在山上的平房里,哈着热气,收拾邮包。
“你已经是英雄了,为啥还要走马班邮路?”记者问。
“啥子英雄哦,只不过做我该做的事,感谢党和人民给我那么多荣誉,我更应该为人民服务。”王顺友起身引路:“说真的,这几年我经常外出开会,还真想到一招,不知道能不能帮乡亲们脱贫!”
穿过邻居的木屋,记者吃惊地看到一个高过人头的不锈钢钢罐。王顺友敲了敲它说:“已经有初期投资了。”王顺友招呼技术员陈阿材,带着记者在房前屋后转,“有公司帮我们村引来了山泉水。这个钢罐是酿酒的,一次装一千斤粮,每一百斤粮食产出一百斤酒,还有二十斤酒糟,酒糟用来养殖。这片地建牛圈,养一百头母牛。这片地养鸡,计划养三千只鸡,还有一百头羊,一百头猪。老板投资三千万,我争取把我们锄头湾村,来个大变样!”
“我最希望的事,就是家乡能富起来,乡乡通公路,雅砻江上通大桥!再也不要人去走辛苦的马班邮路。我走不了长路,但是我不会停步子,我要帮老百姓致富,我们要一起走向幸福!”王顺友说。
后来,听说王顺友的创业路并不顺利,尽管很遗憾,但他为了乡亲脱贫绞尽脑汁的行为,还是让人肃然起敬。
王顺友的爱与家
“他要工作,上山去了,我们又帮不了他,有时候又饿又累,吃冷饭,实在饿得很就用冷水和糌粑吃。他最亲的就是马!”韩萨大姐曾对我们说,王顺友工作中先后有过30多匹马,其中一匹叫“青龙”的还救过他的命。在2005年1月,王顺友牵着“青龙”正走在雅砻江边,他催着“青龙”上前,可“青龙”说什么也不上前,反而挣扎着往后撤。王顺友控制住“青龙”准备上桥,这一耽搁的功夫,前面索桥的钢绳突然断了……
1995年,一匹驮着邮包的马受惊了,重重踢了王顺友一脚。他忍痛把邮件送完,可肚子却越来越痛,9天后回县城检查,大肠被踢破,由于耽搁时间太久,发生严重的肠粘连,医生说,再晚命就没了。经抢救,王顺友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大肠却从此短了一截,留下终身残疾。尽管如此,王顺友依然疼爱着他的马儿。每次送信归来,尽管都累得走不动了,他仍要自己去喂马。就连他喝水的时候,都忘不了喂他的马。
“我在邮路上离不开马儿,它跟着我的时间太长,好像一个朋友一个战友一样,深到这个程度了。” 王顺友生前曾这样向记者描述。
他对家充满歉意,但却不敢卸下责任:“走马班邮路,虽然苦和累,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给乡亲们带去亲人的问候,给政府带去党的声音,我还是觉得,我没错,我做得好。”
从1985年19岁参加工作以来,30多年来,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邮包颠落江中,他奋不顾身跃入汹涌江水,把邮包打捞上来;遭遇山体滑坡,他置生死于度外,冒着危险把邮件送到群众手中。2014年后木里全县公路通达乡镇,马班邮路成为历史。他转岗成为邮政局的党务工作者,始终兢兢业业,直至生命终点……
“我觉得我爸爸是很英雄的一个人,他一个人孤独地走这条山路,我觉得他是最辛苦的一个。”王顺友女儿王小英曾这样对记者说。
在王顺友一生的穿林打叶声中,他的内心丰富而平静。就如他依然萦绕山间的歌声——
“不是人民需要我,哪个喜欢天天走?要学石头千年在,不学半路草鞋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