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7月26日(记者卢羽晨、朱翃、周畅)平静,释然。34岁的两届奥运冠军吴静钰说,她已经跟“小钰”这个称呼告别了——同样告别的,还有她热爱并坚持至今的奥运梦想。
7月24日,吴静钰(左)与博格丹诺维奇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徐子鉴 摄
在东京奥运会上,她开创了世界跆拳道历史先河,成为首位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的女运动员。尽管没能站上领奖台,但是她说,能够有机会探索一条前无古人之路,就已经很幸福了。
败给岁月,坦荡无悔
2008年北京奥运会,21岁的吴静钰一战成名,在祖国赢得自己的首枚奥运金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25岁的吴静钰在决赛中战胜三届世锦赛冠军、西班牙名将布里吉特,成功卫冕。
资料图:2016年8月17日,里约奥运会中,教练安慰失利的吴静钰(右)。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里约奥运会,原本赛前渴望三连冠的她,在比赛期间的午间休息时,突然大汗淋漓、身体脱水,导致情绪出现了强烈波动,而遗憾无缘四强。当时在赛后的混合采访区,依旧浑身大汗的吴静钰失声掩泪而过。
她与教练管健民约定好了:等生完孩子,再次出征。2017年的夏天,吴静钰顺利产女,升级为妈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为她的女儿取了个英文名为Gloria,寓意为“荣耀、光环”。
7月24日, 中国选手吴静钰(右)与难民队选手迪娜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这次征战东京,在两位同级别的队友确定无缘奥运的情况下,吴静钰关键时刻再次扛起大旗,在最后一场积分赛上,为中国队拿到了一张宝贵的女子49公斤级入场券。只可惜,在奥运赛场上,她的身体始终跟不上意识——很多机会,明明看到了,偏偏抓不到分。但这一次,她没有哭。
“这一届,我不后悔。我已经尝试了我能想到的所有办法,但还是没有一点办法。”
“输给了年龄也好、输给了时间也好,我觉得这都没有问题,尽力了就好。”
探索未知,且痛且行
东京奥运会,吴静钰创造了一个历史:她成为世界跆拳道史上,首位连续参加四届奥运会的女运动员。
然而创造历史之路,往往荆棘密布。
“这一届我就是个探索嘛,因为这条路没有人走过。”吴静钰说,“当你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得不到满意的成绩,那你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无论得失,这些都是我的财富。”
7月24日,中国选手吴静钰(右)与西班牙选手阿德里安娜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在20多年前开始跆拳道生涯后,她就很少有空回家。复出备战东京,孕产造成的骨骼肌肉松懈、剖宫产恢复困难、严重睡眠不足、降体重容易免疫力下降、高负荷训练量、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前所未有的困难如层峦叠嶂,很现实地摆在她的面前。
“更多的是无奈吧。其实这种感觉在备战时,一直都有。”吴静钰说。
疫情伊始,她的父亲突发心梗晕倒在家,而她正在遥远的日本集训。除了靠爱人侯琨忙前忙后,她什么也做不了;疫情期间,她和队伍因封闭训练,无法照顾女儿。女儿哭着想妈妈,她只能视频通个话,然后狠心挂断电话……
很多时候,吴静钰练着练着,莫名其妙就情绪崩溃了。
更多时候,吴静钰哭着哭着,平复心绪就继续开练了。
“这不是我的牺牲。这是我的梦想。当然值得。”吴静钰说。
所以,即使现在宣布退役,她也会很坦然、很自豪地说:竞技跆拳道这条路,我走得很明白了。
美好未来,静钰来了
现在,她只想好好休息,去兑现一些许下很久的诺言:陪父母去西藏旅游,陪孩子和小伙伴们去吃一顿美食,陪中国跆拳道队慢慢成长。
7月24日,中国选手吴静钰(中)在赛后离场。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我想去陪我父母,我想去陪我的孩子,我想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去慢慢地开始。”吴静钰说,“特别是在经历疫情,包括现在世界范围内疫情还没有结束,国内河南也有水灾,这一切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懂得生命的可贵。”
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工作,她相信自己的未来会很幸福。
现在的吴静钰,除了运动员身份,还身兼中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一职。她也希望,能够将自己20多年运动员生涯所获得的宝贵经验,都回报给热爱的事业。
“接下来我可能会作为一线队伍的后勤保障人员,服务一线队伍,让中国跆拳道队保持它的活力和强大。”
新华社东京奥运会报道团出品
出品人:刘刚、许基仁
制片人:周杰
监制:彭东
记者:卢羽晨、朱翃、周畅
摄像:肖正强、许杨、李光正、肖梦帆
视频编辑:肖正强、许杨、李光正、高尚
文字编辑:王恒志、吴博文、高萌
新华社体育部、音视频部联合制作
新华社东京奥运会报道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