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7/ 28 18:41:10
来源:新华网

重走天路看变迁|特色民宿“扮靓”香格里拉

字体:

  新华社昆明7月28日电 题:特色民宿“扮靓”香格里拉

  新华社记者杨静

  山岭上满是青翠的松树,各色野花在草地上自由绽放,木制栅栏里有独具藏式特色的房屋……这里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的仁安山谷帐篷庄园,一家以亲近自然、体验藏家生活为特色的民宿。

  从香格里拉城区出发,沿着水泥路朝东前行,经过风景如画的村间小道,约半小时便来到山谷缓坡上的帐篷庄园。庄园负责人蒋兰告诉记者,他们从2016年开始营业,庄园有9间房,通过口碑传播,全年的入住率达70%至80%。

  在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的仁安山谷帐篷庄园,知诗拉姆在工作(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蒋兰的老家在四川,自第一次来到香格里拉,便爱上了这里淳朴的风土人情。加之在从事公益活动过程中,受到藏族朋友邀请,她决定辞职来这里做民宿。

  “要让更多人感受香格里拉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蒋兰说,庄园聘用的6名服务员都是红坡村的藏族群众,她们非常熟悉周边环境和文化。经过培训,大家内在的淳朴和热情被激发,让前来的游客感受到不一样的服务。

  今年23岁的知诗拉姆就是其中一员,由于家庭困难,念完初中后,她没能继续上学。2017年来到庄园工作后,知诗拉姆现在每月收入超过4000元。

  在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的仁安山谷帐篷庄园,知诗拉姆(右)在工作(7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离家近、能顾家,家里还成了客人的体验点。”知诗拉姆说,在来庄园工作前,家里延续着祖辈的生活:种青稞、种土豆、养牦牛,而随着游客对旅行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体验藏家儿女的日常生活也成为旅行的一部分。

  “这让更多人了解到我们藏族群众的生活和文化。”知诗拉姆说,除了日常管理网络订单、整理客房等工作外,对有需要的游客,她还会带着去家里挤牛奶、打酥油茶,给他们讲解房屋结构、传统文化。

  “特色民宿丰富了迪庆旅游产品,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发展,为迪庆州旅游注入了活力。”迪庆州文旅局副局长马彩花介绍,近年来,当地在精品游览、特色体验项目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推进文化旅游的转型升级,目前成效初显。

  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迪庆州全力推进特色民宿产业发展,以精品民宿、高端酒店为基础,提升游客旅行居住的体验感,并以此为中心串联旅游景点,激发群众真正融入旅游业发展浪潮。期间,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亿人次,与“十二五”期间相比接待游客增长了60.46%,旅游总收入增长了90.63%。

  空中俯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同时,迪庆州积极推进“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建设,把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的旅游资源融入了“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中,从而丰富了旅游项目和品牌内涵。

  在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的天域塔城精品客栈,负责人和新海正忙着给客人打包松茸。“我们提供的服务让游客留得住、能体验,还能带走。”和新海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当过导游,做过土特产生意,看着家乡的变化,被“香格里拉”旅游品牌吸引,最终决定回家做民宿生意。

  针对暑期游,客栈推出了亲子游、环线游、非遗游等定制化的服务线路。其中,对“一大一小”的游客,提供7天6晚的深度研学游,将本地民俗、野外探寻等内容融入旅行中。同时,和新海还在本地收购蜂蜜、野生菌等农特产品,为有需要的游客提供伴手礼,也拓宽了周边群众农产品销路。

  这是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的天域塔城精品客栈(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我们围绕产业融合发展、产品创新升级、功能配套完善的发展思路,让乡村旅游成为维西的靓丽名片。”维西县副县长段鸿勋介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维西县逐步形成以自然探秘、康体养生、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也丰富了香格里拉旅游内容。

  “特色民宿既为游客提供了住宿的场所,也成为‘网红打卡点’。”马彩花说,全州的民宿超过百家,中高端精品民宿近30家,这些民宿多分布在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的集合点,对探索生态资源变生态产业、民俗资源变文化产业提供了样本。

【纠错】 【责任编辑:王佳宁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77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