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1月8日电(记者李晓婷、赵佳乐)作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推动科技创新”的具体举措,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6日在重庆开幕。会场内外,关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讨论不绝于耳,“绿色”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共识。
走进位于重庆九龙坡区的彩云湖污水处理厂,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生机勃勃,置身其中如同漫步花园。“这是重庆建成的首个‘花园式’污水处理厂,今年5月投入运行。”彩云湖污水处理厂技术负责人漆渔江说。
在彩云湖污水处理厂内闻不见一丝臭味。据悉,污水处理厂使用了来自匈牙利的FCR(食物链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通过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实现污染物的自然降解与净化,这种技术大幅削减了污染物排放量,减小污染物对下游长江水环境质量影响。
“彩云湖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是中匈科技合作的代表性项目之一。”中国—匈牙利技术转移中心(重庆)负责人梅惠玲表示,自2016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中匈技术转移中心持续推动中匈在绿色低碳、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多个项目“开花结果”。
11月6日,与会人员在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中国已与30余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来自40余个共建国家的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本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首次发布的《创新丝绸之路发展报告》显示,创新合作为共建国家绿色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搭乘绿色低碳技术合作的“快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迎来更多绿色发展新机遇。
“我们自主研发的天然气制乙炔成套技术更洁净、更低碳,已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落地生根。”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技术人员谢全兵告诉记者。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亚首套PVC生产综合装置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2014年,中乌“纳沃伊聚氯乙烯PVC、烧碱和甲醇生产综合体建设项目”正式签署,来自中国西部的川维化工公司作为项目核心乙炔装置的专利许可商,为其提供先进技术专利。
“中国的技术和装备先进成熟,让我们生产出了优良品质的化工产品,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推动我们国家绿色工业的发展。”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公司操作主管法伊扎夫·乌克达姆说。
谢全兵介绍,项目投产后改变了乌兹别克斯坦长期以来PVC、烧碱等化工原料依赖进口的历史,并为当地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
11月6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会场一角。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11月6日,作为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分论坛之一,“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也在此间召开。论坛以“贡献青年科技力量,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有来自全世界的100余名科学工作者参加,旨在展现多学科先进技术如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全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缅甸科技部部长苗登觉在论坛上说:“我们的星球正面临气候变化等挑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青年科学家有权利为人们创造新的未来,使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