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 07 11:13:57
来源:新华网

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打通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微循环

字体:

  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把脉问诊寻良方,疏经通络促循环”工作法,全力打通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微循环。

  问诊把脉,找出症结所在

  学院辅导员善于问诊把脉,找出问题症结,根据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建立一人一本工作台账,便于科学施策、精准帮扶。根据实际记录,将纷繁复杂的学生工作内容分门别类、划分等级。根据紧急程度、难易程度、风险程度等,让工作理出头绪,以便于有的放矢抓重点、抓关键。

  以学生谈心谈话工作为例,学院辅导员根据工作台账,清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困惑以及与辅导员沟通交流的频率,提前对学生可能在某个时期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进行一个“预诊断”,在接下来的“问诊”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药方、施良药”,“用什么剂量、开几个疗程”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开方抓药,精准对症治疗

  针对大学生个体出现的不同“病灶”,“开方抓药”的方法也不同。属于辅导员思想方面和工作方式的,能够做到自查自诊,敢于“刮骨疗伤”;属于学生人生规划和学习态度的,能够做到持续跟踪,善于“出奇制胜”。

  面对学生出现的急事急办类问题,辅导员属于“急诊科”,要火速问诊、切中要害,快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把这些“小偏方”融入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在潜移默化中“小偏方”释放出了“大能量”。

  复诊复查,确保疗效持久

  在常抓、长治、长效方面多思考,健全和完善固本正源的长效机制。针对“药到病除”的正面范例,多总结、善凝练,增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特色化学生工作的强大合力。

  针对心理危机库内的学生,学院辅导员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并做好工作记录并及时存档,若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和学校职能部门报备。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寝”投意合 阳光同行》获得山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月优秀心理辅导案例一等奖,《春风化雨解忧难,用心用情护成长——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类工作案例分析》和《网络时代下的心灵驿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类工作案例》等两篇工作案例,被高校辅导员网络学院刊发。

  悉心调理,提升工作质效

  学院辅导员经常对重点群体及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定期复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功”。

  新生入学前期,学院辅导员通过新生班级群,发放调查问卷,第一时间走进新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先入为主”;学业发展过程中,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积极沟通,开展班级量化制、小组积分制、任务打卡制、师徒结对制等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学生毕业后,学院与地方教育部门共同建立毕业生职后发展规划档案,定期调研不同发展阶段的毕业生能力提升需求,一人一档、持续跟踪,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辅导员工作团队,通过“问诊把脉、开方抓药、复诊复查、悉心调理”等工作法,切实解决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病症”,疏通经络、提质增效,为培育高层次人才保驾护航。(于琳)

【纠错】 【责任编辑:刘觅觅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4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