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迭代与应用落地,推动了智能算力需求的激增。《2023—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664亿元,同比增长82.5%。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驱动的全球算力将增长500倍,一个千亿级智算蓝海市场已悄然开启。充分发挥我国智能算力增速快、投入高、应用广的先发优势,绷紧技术创新“弦”,拉满产业生态“弓”,瞄准高效应用“靶”,是激活千亿市场的必由之路。
不过,我国智能算力市场当前存在普惠化和智慧化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及供需失衡等问题。区域分散部署且标准不一的智能计算中心,受限于算力网络的调度能力,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智算需求,导致资源闲置和算力难求并存。因此,政府与市场应同向发力,以智算技术迭代创新,加速智算产业生态优化,深化智算资源高效赋能,拓宽智能算力成长空间。
提高智算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相关部门应出台算力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支持全国智能计算标准化工作组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研究,确定智能算力标准体系框架,重点围绕计算架构、存储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标准编制工作。各部委应加强协同合作,设立国家级智算产业投资基金,吸引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元资本,对开展高端智算芯片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跟踪评估。基金委、科技部等部门应加大对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搭建面向真实场景的全栈智算技术的适配、验证与调优平台,推广国产智算产品的应用试点示范。鼓励大模型研发及应用企业采购国产AI芯片,提高智算供给国产化率。
提升智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政府、电信运营商、科技企业、数据服务商等经营主体应协同发力,共建国家级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应用的“云、算、网”一体化平台,出台平台监管与运营的政策体系,实现多方智算资源汇聚与共享。联合平台运营方、建设方、软硬件供应商等多方主体,共同研究制定跨域异构智算资源的接入标准、调度策略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保障机制。建设东西部高速直连网络,实现高带宽、低延迟的高性能算力传输网络广泛覆盖,让算力像水和电一样“即连、即取、即用”。打造算网资源底层兼容互通的标准体系和运行架构,驱动上游GPU、操作系统等软硬件技术变革,加速下游垂类大模型开发应用以及众多小模型快速涌现。以互联互通、高效调度、安全应用的智能算力生态,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
激发智算资源智慧赋能效应。探索智算基础设施集中化部署、标准化管理、分散式运营的新模式,提升智算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各地方政府持续实施“算力券、打折券”,降低科研机构和中小微企业使用智算资源的成本和门槛,提振算力租赁市场需求。平台运营方应面向异质用户培育智算赋能新业态,聚焦重大共性需求设立“智算专区”,制定专业化、一体化的“算力套餐”解决方案。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智能诊断、算力租赁、效果监测”等全流程精准化服务,打通供需对接通道。向C端客户提供多样化、便利化的算力卡包服务,为基于指令微调的大模型应用和体验提供优质普惠算力。围绕智算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开展碳效核查与评估,推动形成“算力即服务”的普惠、智慧、绿色赋能体系。(何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