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一次特别的合作——记中国援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04 09:57:37
来源:新华网

通讯|一次特别的合作——记中国援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

字体:

  新华社安曼6月4日电 通讯|一次特别的合作——记中国援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

  新华社记者何奕萍

  在位于海平面以下约200多米的约旦河谷,一排排蔬菜大棚星罗棋布,这里是约旦的主要果蔬产地。每天,当地菜农都会把蔬菜水果经约旦中西部城市萨尔特运往首都安曼,再从那里把农产品送往全国各地乃至周边国家。

  菜农伊萨姆·奈玛特这几天往首都安曼送菜感觉特别轻松,每天往返两次比过去整整节省了两个小时。这得益于中国援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5月27日,该项目主体工程完工仪式在萨尔特市举行。当地民众表示,升级改造后的公路使得出行更加方便顺畅。

  “路程缩短省了油钱,升级改造后的路开起来也非常舒适,上下坡都没那么陡了,可以降低汽车养护成本。”从事送菜工作20年的奈玛特高兴地说。

  5月27日,在约旦萨尔特,车辆驶过萨尔特公路旁设立的中国援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纪念碑。新华社发(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摄)

  萨尔特公路是连接约旦河谷和萨尔特市最近的一条路,之前的道路因狭窄、年久失修,经常发生事故,并不适合货车通行。2018年9月,中约两国正式决定由中方提供援助,对这条全长12.5公里的公路进行升级改造,由原双向两车道升级拓宽为双向四车道,全面升级改造并加装照明、防护、排水等设施。

  据介绍,与以往中国援建的公路不同,萨尔特公路工程建设由受授方按当地标准自建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中国企业与当地公司组建联合体,中方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自项目开工以来,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茂已记不清多少次和约旦合作伙伴在联合办公点讨论项目进展。小到现场工人佩戴安全帽、大到修改挡墙设计……每一处设计安排、安全管理、改造方案都需要双方协商敲定,才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这是5月27日拍摄的中国援约旦萨尔特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的部分路段。新华社发(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摄)

  “这是我第一次(在海外)参与非中国代建的公路建设,和以往由中国企业直接设计、建造的公路不同,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当地的自主发展能力,能有效帮助约旦改善就业状况。”刘茂说,“同时双方要不断协调沟通,以确保公路建设既符合当地标准,又符合我们的要求。”

  本着施工“零差错”原则,刘茂和中国同事每天都要下工地,提醒当地工人提高安全意识,佩戴安全帽并用好安全绳等防护用品。

  中方企业的专业和敬业精神得到约方赞赏。项目约方施工单位负责人贾拉勒·库德西说,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非常成功,“中国企业的专业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4月29日,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茂(右一)和工作人员在约旦的萨尔特公路上忙碌。新华社发(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摄)

  库德西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道路挡墙的使用。由于萨尔特公路依山傍崖,双方决定在临崖一侧依势修建一面挡墙以确保道路安全。“这是我们和中方比对多个方案后得出的最优解决方案,是我干工程40年来都没有过的经验。”

  项目约方监理单位工程师瓦利德·拉班说,和中国企业的合作没有一天中断过,“他们是一个杰出团队,每天都在跟进,项目的所有变化都会监管到位”。

  “通过建设这条公路,我们和当地企业加深了相互了解,相信今后中国企业能为约旦发展提供更多帮助、贡献更多力量。”刘茂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