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贵州遵义草莓“植物工厂”-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06 11:15:35
来源:新华网

探访贵州遵义草莓“植物工厂”

字体:

  新华社贵阳6月6日电 题:探访贵州遵义草莓“植物工厂”

  新华社记者刘智强

  近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草莓苗第一次进入“植物工厂”,让这一季节性水果真正实现不间断生产采摘。

  “植物工厂”是设施农业的一种高级形态,能够让农作物免受极端气候影响,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气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保障并精准控制设施内植物的生长。

  打造草莓“植物工厂”的贵州有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纬说,他们在泗渡镇已经使用大棚种植草莓4年多,一方面草莓生长常常受气候影响,一方面草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寻求出路,公司开始探索利用“植物工厂”模式种植草莓。

  让一种农作物在“植物工厂”实现规模化种植并非易事。一方面由于投入成本高,一直以来,“植物工厂”种草莓基本处在实验室阶段;另一方面,推行大规模产业化需要大量数据作为支撑。为此,贵州有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造了一个67平方米的“植物工厂”实验室,用了3年多时间开展草莓种植实验,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同时考虑怎么将成本降下来。

  徐纬在草莓“植物工厂”实验室内检查草莓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刘智强 摄

  徐纬说,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草莓生长等大量数据,并且能通过这些数据设置各项参数,精准控制草莓的生长,这样一来,草莓不仅不易患病,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大小、实现标准化,提升甜度2%—3%。 

  如今,公司在草莓行业内率先建成了较大规模的草莓“植物工厂”。他们从建设“植物工厂”的各种物料成本出发,尽可能地降低建设和经营成本。根据测算,今年投产后一年半即可收回成本。

  和一些蔬菜“植物工厂”使用无土栽培的模式不同,草莓“植物工厂”的“土壤”是由10年以上河砂、10年以上松针、发酵半年以上的蚯蚓粪、椰糠、珍珠岩等多种物料混合而成,可为草莓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这个草莓“植物工厂”占地3800平方米(约5.7亩),但草莓年产量却与400多亩传统草莓基地相当。草莓“植物工厂”智能化率达到95%,仅剩下定期的疏花疏果和每天的采摘两道工序依靠人工,实际只需10个工人。

  “草莓‘植物工厂’的用水量相较于传统大棚种植大大节约。”徐纬说,其单位空间创造的实际效益是传统模式的20余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希望让人们能一年四季吃上新鲜草莓的同时,也让科技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徐纬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