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变“枢纽”——内陆腹地成都加速构筑开放高地-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6/15 22:37:18
来源:新华社

“蜀道”变“枢纽”——内陆腹地成都加速构筑开放高地

字体:

  拥有双国际机场,国际班列通达境外112个城市;位列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航空枢纽客货运吞吐量、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中西部首位……

  古语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今,一条条通路跨越山水阻隔、从成都通向辽阔远方。

  成都,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如今承载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使命,枢纽优势愈发凸显,联通能力持续增强,正加快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内畅外联:开放大门通达世界

  “铁道上”,国际班列飞驰寰内。

  5月25日,首趟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至俄罗斯的快速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至此,成都国际班列已累计开行近3万列,联通境外112个城市。

  这是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繁忙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汽笛接续千年前的驼铃声,亚欧大陆桥上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用高效率连接着成都与世界。

  “向云端”,客货航线持续繁忙。

  6月2日,CA1003航班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奔赴巴黎戴高乐机场,成都再添一条定期直飞全货机航线。

  “我们将围绕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推动欧美枢纽航点恢复,拓展全球增量市场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航线,持续加密重要枢纽航线航班频次。”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柳树国说。

  今年以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客流量、货运量快速增长。前5个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实现旅客吞吐量3512.2万人次,同比增长24.9%;货邮吞吐量38.3万吨,同比增长40%。

  内畅外联,“双机场双枢纽”建设已然成型成势——

  航空旅客吞吐量跃居全国城市第3、航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城市第6,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居全国第1。

  今日成都,随着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已成为连接西南、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2024年6月13日,旅客行走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内。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向东看,成都是内陆腹地;向西、向南看,成都已是开放前沿。

  今日的成都,正不断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处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成都的时代坐标更加鲜明。

  动能澎湃:“朋友圈”不断扩大

  开放让“蜀道不再难”。作为中外闻名的文化名城,成都在经贸、人文等多维度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2024年3月9日,游客在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的金牛道行走。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6月12日,从成都市成华区大学生创业园成长起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蒲种市设立了其第一家海外子公司。

  “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已远销德国、越南、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比近20%,此次成立海外子公司是为了进一步深化与东南亚市场联系。”公司总经理李良军说。

  2024年2月21日,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组装轻型工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都造”加速出海,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

  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出货量全球领跑;“成都造”智能座舱、纯电无人驾驶重(矿)卡等智能网联汽车远销欧洲、蒙古国、沙特等地;智元汇城市智慧交通项目相继落户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城市;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118亿美元授权合作,中国创新药“出海”吸引世界关注……

  2023年,成都进出口总额7489.8亿元,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2%,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出口增长43.8%。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6年居全国前列。

  这是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入口(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一批跨国企业也正加紧在成都布局,与成都携手发展。

  今年1月24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成都投运,这是空客在欧洲之外直接投资建设的首个飞机循环利用项目。

  “成都完善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以及在人才供给、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促成了这一项目落地。”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说,未来5年空客还将在成都继续加大投资。

  西门子持续加大在蓉投资、追加11亿元人民币对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进行扩建,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项目落地成都,快运巨头DHL在成都升级打造全新国际转运中心……截至目前,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平均每天有2家外资企业来蓉投资;16家外资银行、30家外资保险机构在成都设立分支机构。

  这是2024年6月13日拍摄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成都已与五大洲112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友城“朋友圈”不断扩容。

  随着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都2024汤尤杯、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的成功举办,成都正推动更多产业、企业、资本、人才汇聚,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战略交汇:东西互济区域协同

  在位于四川德阳市的金牛-什邡合作产业园内,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

  该产业园是成都金牛区和德阳什邡市跨区合作下的“飞地共建”成果,按照“总部研发在金牛、生产制造在什邡”的理念,聚焦通航产业,统一规划打造示范产业园区,建设倾转旋翼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

  告别单打,走向协作,一座城正逐渐扩成一个圈。

  成都都市圈是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由国家批复发展规划的都市圈。2023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78万亿元,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人,日均流动人口超60万人次。

  作为这个圈中的“枢纽”城市,近年来,成都将单向“输血”变为双向“造血”,突出优势互补与双向赋能,共谋都市圈发展。

  眼下正值四川雅安市汉源县甜樱桃的采摘上市季,成都邮区中心双流机场邮件处理中心异常忙碌,午夜仍灯火通明。

  “运送汉源甜樱桃的车已经出发,预计2个小时左右抵达,大家做好接车准备。”夜班值班调度吴亚涛接到信息后,立即对即将到来的甜樱桃邮件接发分拣作业进行统筹安排。

  从卸车至发运,最快仅用2小时,最长不超过4小时,汉源甜樱桃就从成都邮区中心双流机场“飞”向全国。

  甜樱桃从成都高效出川的背后,折射出成都正加快建强泛欧泛亚邮政快递物流枢纽网络体系,枢纽势能全面释放,开放格局整体跃升。

  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都加快探索科技创新路径。

  2023年11月23日,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在成都揭牌,这是继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之后的第二个国家级区域中心,旨在推动技术成果加速转化。

  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主任助理高建成说:“我们将不断完善快速转化机制,更好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搭建新引擎。”

  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81986.7亿元,在2021年突破7万亿元后,用2年时间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区域优势能级稳步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双圈建设全面提速。

  按照中央部署,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正书写新的篇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速推进。

  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每年制定共建双城经济圈年度重大项目清单,建立省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机制,今年1至5月两地电子信息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汽车产业两地配套率增至80%;

  建立多层次、常态化合作机制,聚焦关键部门、毗邻地区选派4批次400余名优秀干部交叉挂职、顶岗锻炼;

  布局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等10个合作平台……

  这是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与重庆市渝北区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故事日新月异,融通大道越走越宽。

  一条条国际航线开通,一趟趟国际班列飞驰,一个个开放平台设立,一项项投资项目落户……从内陆腹地到门户枢纽,成都正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担当,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前沿,努力绘就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成都图景”。

  文字记者:张旭东、叶含勇、谢希瑶、董小红、李倩薇、李力可

  视频记者:杨进

  海报设计:孙瑶

  编辑:王乃水、雷敏、周文林、邓坚、戚文娟、马晶、杜潇逸、侯帮兴、邬金夫

  统筹:周咏缗、郜新鑫

【纠错】 【责任编辑:钱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