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文献展》讲述中国和罗马尼亚艺术互鉴之美-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21 12:59:31
来源:新华网

通讯|《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文献展》讲述中国和罗马尼亚艺术互鉴之美

字体: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6月20日电 通讯|《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文献展》讲述中国和罗马尼亚艺术互鉴之美

  新华社记者张改萍

  素描、纸本水墨、版画、油画,以及珍贵的教学手稿、笔记、往来书信……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展馆内,一件件珍贵展品讲述着已故罗马尼亚艺术家埃乌琴·博巴和妻子吉娜·哈其乌与中国当代艺术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中罗两国绘画艺术的交流互鉴之美。

  在5月24日至6月24日举办的《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文献展》期间,中国文化中心展馆共展出绘画作品、文献、视频等75件(套)展品,吸引了众多对美术和当代艺术和中罗文化交流感兴趣的观众,特别是当地艺术院校的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博巴是罗马尼亚油画家、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妻子是一名画家和书籍插图师。他们与中国的渊源始于上世纪60年代。1960至1962年间,博巴夫妇受罗马尼亚文化部派遣,前往位于中国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据介绍,在中国为期两年的绘画教学和创作过程中,博巴夫妇为中罗文化交流和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对艺术多元化的强调和艺术家个性创造力的包容影响了中罗两国艺术家。同时,博巴夫妇也深受国画、书法、戏曲、手工艺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方式,坚定了他们探索多元化和民族化创作的信念。在华期间,博巴夫妇运用中国的笔墨工具,画了数百幅水墨画。

  1962年回国后,博巴夫妇集结在中国创作的一系列中国主题艺术作品在罗马尼亚举办了巡回展览,获得好评。展览的展板资料介绍说,回国后博巴曾反复对罗马尼亚学员们说,他认为能从出色的中国绘画中学到很多东西,中国画的概括、简练、用线和构图等方法,可以借鉴到油画中来,他希望罗学员能找到油画和中国画结合起来的道路。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欣赏到博巴融合了中国传统水墨技法和汉字元素的作品。这种欧洲与中国绘画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对话,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罗马尼亚视觉艺术家联盟主席彼得鲁·卢卡奇在参观后对记者表示,此次展览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搭建了罗马尼亚和中国艺术家之间的对话桥梁。

  展览上的一幅炭笔素描作品《杭州-1960年-11月-吉娜睡在工作室》引起了前来参观的罗青年画家安德烈娅·阿尔巴尼的特别关注。她表示,这是她见到的博巴最有趣的作品之一,“这幅画捕捉到了博巴妻子在杭州日常生活瞬间,简单而真挚,仿佛是一则记录美好生活的日记,以幽默的笔触传递着温暖”。

  阿尔巴尼还说,艺术家接触不同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跨文化的体验能够拓展艺术视野,为创作带来新灵感。博巴的跨国艺术实践对他的学生和罗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展桌上,记者还看到一本博巴夫妇在杭州期间的教学笔记和研究文献,其中有对太极、八卦、青铜器、阴阳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速写描绘和关于中国艺术史的剖析。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艺术在这对罗马尼亚艺术家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据策展方介绍,《博巴与中国当代绘画文献展》项目开始于2019年。项目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以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2020年9月,该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首次亮相。2021年10月,展览又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进行了巡展。

  卢卡奇表示,该展览是文化互鉴的一个很好例子,展现了罗中两国文化精神的交流与融合,吸引了众多对美术和当代艺术感兴趣的观众。这些珍贵展品在两国展馆展出,不仅具有教育价值,更有助于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

【纠错】 【责任编辑:周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