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回了一趟阔别多年的老家,位于晋南黄河边、黄土高原上的一个村庄。少小离家,跟随父母进城读书后,只是过年偶尔回村,工作后更是长年在外,对家乡了解太少。
村口的树。均为王超摄
村口,一棵槐树依然傲然挺立、枝繁叶茂,这棵孩提时我们钻洞爬树的古槐,如今差点让人认不出来:它的面前立着一个照壁,上面刻着“神槐”二字,树身上还有牌匾介绍,据说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了,树上系着一条条红色的绸布,代表着村民们的祈福……
村里修了柏油马路,装了路灯,家家户户旁都有排水沟,再也不是一下雨就泥泞的脏乱差;池泊里依然有水,有鸭子嬉戏,偶尔有人钓鱼;村委会建起了一座两层小楼,门前门后广场上干干净净……
村大队广场。
20多年没怎么回过老家。一切似乎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
让我有此同感的,还有我的堂弟王超。王超是我二爸的小儿子,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从小就备受宠爱,那时候二爸家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是先紧着堂弟,然后才是堂姐堂妹。堂弟乖巧懂事,但就是不喜欢读书。他读初中时,我和二爸把他送到镇上学校,专门拜托老师们多照看,前脚我们刚走,后脚他就自己跑回来了,让二爸头疼不已。
二爸是我爸的哥哥,早些年参过军,转业回村后开车、干电焊、当电工,还会木工、建筑工,心灵手巧,学啥会啥。他给我爸妈结婚时打的柜子,半辈子过去了依然不过时;家里盖房子,不论大工小工,二爸都能搭把手;门窗装修,二爸对着图纸描啊画啊,在木头上雕出来花虫鸟鱼,多姿多彩、精美灵动……只可惜天不假年,我刚大学毕业他就早早病逝。
堂弟一下子就成熟了,他外出学了修摩托,后来担心二妈独自在家,就回了家。
如今,堂弟已经30多岁了。这次,在和他短暂的相处中,我发现他可真是个“大忙人”,比在大城市的我都要忙。
家里种了近20亩的苹果树和桃树,他要打药、嫁接、套袋、修芽等;还种了些小麦和玉米,播种、收获、晾晒……常年在田间地头,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力,他用上了全套的机械化装备:电动打药机、电动打草机、电动剪树、电动松土机、播种拖拉机、收割机、饲料青储机、水肥一体化灌溉……
看天吃饭,遇上霜冻寒流、干旱缺水,收成有“大小年”,农民不易。堂弟说,碰上年景不好,就换个心态想想,只要不攀比,日子也能过得淡然。
农活,只是他若干活计的“冰山一角”。我发现,村里找他的人真是络绎不绝。
二妈家院子距离马路有半条巷,堂弟把这半条巷简单盖成工棚,开了电动车修理铺。篷布下,电池检测仪器、万用表、电焊机、轮胎等品种齐全,各种修车工具整齐摆放。
我们当地把三轮电动车称为“蹦蹦”,堂弟说,如今每户至少有三四辆“蹦蹦”,全村1000多辆,村民们一有问题就来找他,邻村的也来修。碰上小问题,他就不要钱。一年下来,修车铺有万八千的收入。
不仅修“蹦蹦”、修摩托车,他还修打药机、打草机、电动剪及各种农用工具,甚至还能简单修电脑、修电视……我在想,没准以后他还会修汽车。
每天,他都在解决各种难题,如饥似渴地学习,查资料、翻报告,研究电机、组装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还自学读完大专,争取村民有问题不出村。“上学时没好好学,如今把以前没读的书都补回来。”堂弟说。
修车铺斜对面是我家老院,旁边有半拉院子差点废弃。他搬来沙发茶几,架上灯光、风扇,摆上台球桌,成了村民的娱乐室。
高堆村组织青年人篮球比赛。
“免费打台球,喜欢玩的都来。”堂弟一边说,一边指着后墙堆的化肥说:“这几年发现村民买化肥不方便,我就批发了些。村民们不好意思问价格,这样大家来打台球,就能看到墙上明码标价,就来选化肥。”
距离我家200多米,有一口约300米的深井,井水纯净清甜。这井有些年头了,昔日要靠几个青壮劳力合力转动绞盘才能出水,各家才能担水拉水,回来倒自家缸里。如今虽说家家户户通自来水,人们还是喜欢喝井水,就连邻村、镇上的人有时也来这打水。
这几年,堂弟和年轻的伙伴们给水井更换了整套自动设备,依靠现代化的水井管理系统,自动上水、自助放水,村民们自助刷卡取水。
“种地、修车、卖化肥、看管水井……你还要干多少事?没有三头六臂,你怎么忙得过来?”我不禁好奇地问。
“秘诀都在手机里,你看……”堂弟给我展示了手机上的监控软件,这几个铺子、工棚和田地,他在各个角度都安装了摄像头,发生了什么,一清二楚:“这些事,要雇人,成本都不敢算。但是,能依靠高科技的现代化管理随时监控,再加上村子里本来互相就熟,基本上出不了什么差池。”
我顿时对他刮目相看。
带我在村里转了一圈,他指着路灯说,这是太阳能灯,不管阴晴,一次储能够三天使用,现在村里装了四五十个,他还想再弄四五十个,这样全村就有100个,能照得更亮。经过大队门口,他说现在是不是玩手机的多了,大家不爱出来,下一步要再整个活动中心,多搞搞活动,让大家出来下象棋、打牌、喝茶、聊天……
看了一圈,我愈发觉得堂弟不简单:他有商业思维,可是人家来找他,很多时候他就不赚钱纯帮忙;他整天忙得很,业务繁多,但是每天都有生机有活力,尤其是二妈离不开他,大家离不开他;帮了那么多人,这几年村民们信赖他选他进村委,他要干的事越来越多……
不光有堂弟王超,村里还有一批像他一样的能人,扎根家乡,瞄准村里痛点,解决实际需求,全方位发挥价值。比如,有的多方联系,想尽办法带动村里更新苹果品种、改良桃树;有的在田间地头搞直播,和附近村里联合起来做电商,解决苹果滞销问题;有的给村里张罗修管网、修水渠;有的帮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把科技化的浪潮带往乡村旮旯;有的张罗在村里办起楹联比赛,聚拢全村文化人都来品评;有的请来戏班子和歌舞会,让村里时不时热闹下;有的用网络监控维护村里治安……他们是新农人,更是新能人。有他们在,家乡就不会凋零,乡村就有希望。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关注三农,还策划报道乡村非遗、乡村歌会、乡村课堂等新时代的农民生活。然而,通过这次家乡行,我觉得我们对广大农村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应该更多写新农人的故事,多看看乡村的高科技化改造,哪怕就写一盏太阳能路灯、一张自动化水卡、一个新苹果品种……多讲讲他们为追求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高堆村组织歌舞会。
我的家乡,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高堆村,平凡、沉默,却也有历经千年而又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这里耕读传家,楹联文化发达。这里曾是古驿站,是秦晋交流的重要通道。村名高堆,据说是晋文公重耳从秦国回晋国,路过此地,说到“高堆”这个词,于是就有了这个地名。也有一说村里地势一边高一边低,在我们方言里“高低”和“高堆”是一个音,久而久之就成了“高堆”。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这些年我曾走访过许多范例村庄,见识过优秀和繁华、美丽和富裕,也曾见过一些湮没衰败的村庄,为其失去生机而扼腕痛惜。地处黄土高原,家乡的发展没有那么快,产业、科技、人才、资金薄弱,然而却有着堂弟这样一批人,生于斯长于斯,扎根在此。他们顽强他们不甘,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建设家乡维护家乡,按照他们心中的理想,把家乡变得越来越现代、越来越美丽;他们朴实他们踏实,守护村庄,让家乡在历史深处还拥有一份绵延醇厚的回音。
世上有玫瑰千千万万,那朵玫瑰花有着小王子的爱,才成为花海中独一无二的一朵。高堆,就是堂弟们所珍爱拥有的那朵玫瑰花。(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