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新闻 财经 军事
旅游 图片 文娱 法治
返回上页 返回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网事:工薪夫妇公益"打拐"4年解救200余名儿童 图
2011-06-01 16:25:32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偌大的写字桌摆放在卧室窗前,桌面上摆着一台从不关机的笔记本电脑。

张宝艳向记者介绍网站的各个功能区及分隔在各个区域里人数众多的QQ群。

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里,天天有人负责搜集相关新闻和动态信息。只要网上出现带有“认领”、“打拐”、“寻亲”、“寻人”、“寻子”等关键词的消息,就会被编辑罗列进这个网站的固定板块里。有40多名志愿者保证这项工作的落实,他们提前将每天的值班表分配到具体人头上,还有人负责监督值班情况。

网站有十几名志愿者专门负责对全国119个寻人网络页面进行全天查阅,特别留意新登出的寻人、寻家求助信息。经过会商安排,网站设立专门负责寻子的家长工作群,共有74名志愿者负责这项工作;网站还专门设立负责寻家的家长工作群,共有79名志愿者负责这项工作。在这两个家长工作群里,每天都有人撰写值班日志,并按制度规定,将日志发布在“群公告”里。

“我们网站各级管理人员不需考察学历。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只要他无私奉献爱心,大家从心里接受、服气,他就能成为最高层的管理人员。”张宝艳说,宝贝回家寻子网站里就有这样的人。

张宝艳操作着鼠标,记者不无惊讶地看到屏幕网站上标有“公安部工作群”的字样。

原来,公安部于2009年7月专门下达文件,要求全国各地打拐办公室入驻“宝贝回家寻子网”。眼下,在“公安部工作群”里,已有全国各地100多个打拐办公室的警员“落户”其中。

在2009年里,张宝艳和网站部分高层管理人员曾3次走进公安部,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协商联手全国打拐事宜。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最初进入这个网站时听从了张宝艳建议,将网名注册为“007”。当这个“007”参与到网站热烈讨论的人群中发表见解时,一下子被敏感的网友怀疑他是否具备公安背景,因为他的发言太与众不同了。

“后来,陈主任干脆把身份公开了。”张宝艳说,寻子家长们得知公安部与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建立起密切合作的关系,“很多人打来电话时哭了,我也哭了”,那些家长落泪欢呼,“我们再也不是游击队啦!”

新年伊始,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志愿者人数还在增加,网站里注册的各地志愿者已经超越1.4万人,志愿者中有国家公职人员、领导干部、律师、警察、教师、自由职业者、记者、大学生、农民、工人。

有志愿者在电话里称张宝艳是“军首长”,是统领这支民间寻子志愿者大军的“军首长”。

“军首长”的儿子早不是当年在商场走丢的那个小宝贝了。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他,现在也是宝贝回家组织中的一名积极的志愿者。

(8/10) 下页 上页 首页 尾页
热点板块直通车
导航 新闻 财经 军事
旅游 图片 文娱 法治
3G版
京ICP证 010042号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