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雷奥庆祝进入中国30周年,携最新技术亮相2024北京车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26 23:24:27
来源:新华网

法雷奥庆祝进入中国30周年,携最新技术亮相2024北京车展

字体:

2024年,法雷奥迎来在华30周年。从1994年法雷奥在中国开设第一批工厂,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法雷奥集团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法雷奥在中国拥有35个生产基地和14个研发中心,员工总数超过18,000人,其中包括4,500名研发工程师。

北京车展法雷奥展台

过去30年,法雷奥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华业务经历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成为中国主机厂和汽车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合作伙伴。法雷奥中国2023年销售额突破3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合作伙伴涵盖传统汽车制造商和造车新势力车企,其中,2023年中国主机厂客户的订单占到了集团在中国订单的50%以上。在电动化、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照明和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法雷奥的技术经常被客户认为是实现差异化的关键因素。

法雷奥中国总裁周松说到:“法雷奥进入中国30年来,在华发展取得了耀眼的成就,我们为此由衷地感到自豪。 法雷奥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在电动化、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照明和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以公认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术为中国客户提供支持。本届2024北京车展,法雷奥将展出多项创新技术,助力实现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移动出行。”

法雷奥中国总裁 周松

可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的电动化技术

法雷奥提供动力系统和热管理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混合动力、纯电动力汽车以及汽车之外的创新出行方案,例如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摩托车、三轮或四轮城市电动车等。

动力系统方面,法雷奥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电机(车辆动力系统的“核心”)、逆变器(转换电流和控制电机的“大脑”)、带有扭矩和减震解决方案的变速器(用于混合动力系统)和变速箱(相当于传统汽车中的变速箱)、车载充电器以及电流转换器(安全有效地确保从高压电池到车载电网的能量传输)。

法雷奥将展示基于全新优化设计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该系统采用全新一代800伏碳化硅逆变器,效率提高了5%,功率密度提高了40%;以及第四代车载充电器,除了给电池充电外,该充电器还能将能量反向注入电网,为未来的智能电网提供能量。

法雷奥电驱系统及热管理系统

法雷奥是电池热管理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全球每三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配备了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法雷奥系统。本届车展法雷奥将展示多种热管理软件及硬件,包括法雷奥Predict4Range提高电动车续航里程的软件解决方案,能预测和实施最高效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策略,以提高车辆续航里程,并延长电池寿命。此外还有法雷奥针对大功率充电站研发的冷却系统、智能沉没式电池冷却系统、智能热泵等。

满足ADAS、舱内体验和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

法雷奥是ADAS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拥有丰富的技术和工业专长。法雷奥提供硬件及软件以满足ADAS和重塑舱内体验的需要,提高车辆驾驶安全性和座舱舒适性。这些技术包括:市场上最全面的传感器组合(超声波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有效的传感器清洁系统,新一代域/区域控制器以及集成人工智能(AI)算法的软件。

法雷奥正在为高性能ADAS计算机开发一个可扩展的硬件平台,采用集中式电气/电子(E/E)架构,以低功耗提供合适的处理能力。此外,法雷奥正在开发一款ADAS+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控制器,它将ADAS和信息娱乐系统集成在一个域控制器中。

法雷奥将展出智能安全360系统,这是全新的一站式ADAS解决方案,具有易集成、高性价比、可扩展等优势,使主机厂客户能够为其入门级车型就提供安全和泊车辅助功能。搭载法雷奥智能安全360系统的smart精灵#3车型在欧洲Euro NCAP汽车安全评级中获得了五星安全评级。

此外,车展上还将看到法雷奥第三代激光雷达SCALATM 3,其分辨率远超当下汽车同类产品,可支持车辆在高速公路(最高时速为130公里)和城市道路中实现自动驾驶功能;以及法雷奥创新解决方案Panovision ,其为驾驶员提供了沉浸式的前沿视觉体验。

让出行更安全、更智能、更具吸引力的视觉系统

 
法雷奥个性化照明方案

随着车辆电动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车辆内部和周围的全方位照明将变得更加重要。法雷奥新的照明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借助车辆的智能像素化面板,可以与其他道路使用者共享清晰、实时的信息;通过地面投影技术,对座舱、车辆前端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定制,可以打造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空间。法雷奥展台将通过极氪007车型展示为高端电动汽车打造的个性化照明方案。

此外,法雷奥正在开发人工智能AI系统,将风格、功能和材料相结合,实时定义和可视化整体设计。这类先进系统将加速照明解决方案的虚拟开发,意味着样件设计可以尽可能等到最后阶段,从而有效降低开发成本。

【纠错】 【责任编辑:翟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