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近期举办的“深圳读书月”有很好的社会反响,您觉得举办这样的活动意义何在?
尹昌龙:以前,大家更多关心经济方面的书籍,现在人文社科类读者的数量在大幅提升。这种阅读选择的背后是读书价值标准的变化,是从功利性阅读走向非功利性阅读的表现。大家原来觉得财富重要,现在觉得读书是重要的。现在有些“娱乐至死”方式,对市民的精神和灵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需要重新评估。深圳读书月培养了市民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时间长了,整个城市气质从商业化向文化转变,“文化的深圳”意义更为长远。在城市中播撒读书的种子,对培养一代新市民、有素养的市民是很有意义的。
新华网: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是国内第一家真正融合出版发行业上下游资源于一体的企业,深圳的城市文化对集团的创立和运营思路有怎样的影响?
尹昌龙: 深圳是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走过的历程也是这个城市文化发展的缩影。

集团的发展与城市有很大关系。首先,政府对文化很重视。政府把最好的地用于支持书业发展,使书城更像是城市的一个书香客厅。如果仅仅靠书店自身发展,远远达不到这种规模,我想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其次,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求知的需求从客观上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一些市民买书不再是一本一本的,而是一筐一筐。十多年来,深圳人均购书量都排在全国第一。

反过来讲,书业的壮大使集团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书城不单单是卖书,还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在这里,市民能免费参与各种讲座、论坛和表演等等,书城的周末更成为文化嘉年华。

新华网:近年网络挤压实体书店发展是个很明显的现象,集团麾下的深圳书城是否受到冲击?如何应对?
尹昌龙: 现在对书业来讲无非是两大挑战。在出版环节,主要是数字出版对纸质出版的挑战;在发行环节,是电子商务的挑战。我认为现在对实体书店来讲,最大的挑战来自电子商务。为了应对这种挑战,集团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把单纯的读书购书环节丰富为更多的文化活动,加大体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发挥实体书店不可替代的优势。举个例子,网络购物类似于男同志买东西,属于“买完就走”的消费方式;但女同志喜欢“逛”,喜欢徜徉在商品当中的体验,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大这种体验。

另一方面,把简单的即时性购买行为延展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与“买一本书就结束了”的网购过程相比,实体书店多了丰富的、过程性的东西。例如,大家交流对一本书的见解、通过书相识相知,成为朋友,甚至结下终身情缘。由这带来的客流量又成为做旺其他商业项目的前提。

新华网:从您的行业经验积累来看,传统书店要想实现经营创新最关键的着力点是什么?
尹昌龙: 着力点就是交流和体验,让书城充分释放它的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有的人就愿意停留在书山当中,喜欢坐拥书城的感觉,那我们就加大这种体验,多一些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平时工作我们都在“奔跑”之中,书城让整个城市慢下来,翻翻书、喝喝咖啡、和朋友聊聊天,从中获得休闲空间、喘息的时间。
新华网:集团去年年底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这个举措是出于什么考量?
尹昌龙: 数字化时代是无法忽视的,在出版方面我们需要适应新阅读的需要。传统出版机构在这方面还有一定优势:

第一,我们的出版永远是以内容为王。出版单位多年以来具有内容市场的专业性,所以转到数字出版上会形成很大优势。第二,网络是信息,图书是知识,知识具有一定经典性是可以留存的。反过来,通过数字出版,我们已有的出版物还可以借助网络增加阅读人群。

传播平台和内容是互相需要的。正是因为数字出版的进入,整个互联网数字平台才变得更有深度。数字技术也会给内容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新华网:您曾说深圳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在坚守文化本质和获取经济利益之间,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必备的经营要素或需要注意的原则。
尹昌龙:以书城为例,我们把它当成文化综合体来做,它永远是在文化和市场之间取得平衡。书业转型期创新的关键在于业态创新。比如书业和旅游的结合,交流、观赏、聆听和旅游的几个要素都可以在书城里实现。

都市生活现在越来越呈现一站式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促生了“书业地产模式”,经营就是要找到核心概念和价值增长点。书城的核心概念就是书业,价值增长点是通过书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升值。例如,周末是亲子时间,一家人都想出来走走。这时家长不太会去shoppingmall或图书馆,他们更偏向于带孩子来书城,离书近一点,同时又有一个快乐的互动氛围。

新华网:您所理解的渠道变革是什么?变革会给发行行业带来哪些挑战?
尹昌龙:我理解的渠道是综合立体的。不仅仅是网络渠道,实体书店也是渠道,甚至书城建筑本身也是渠道。渠道实际上就是平台,不仅仅是书业资源,甚至整个文化资源都在其中流通。

渠道方式的更新和怎么利用它值得研究。最大挑战是使书城不仅仅是销售中心,也是文化资源流通的中心。未来如果书城作为新闻发布的平台,它的作用就非常巨大。

新华网: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在未来5年有哪些重要规划?
尹昌龙:我们未来核心的商业模式是书城模式,要以这个核心带动集团成长。就书城模式来讲,我们想形成三个重要的层次:第一是坚守书业这个核心层;第二是坚守中的变化,即围绕书城发展的紧密相关层,比如创意产品、教育培训等;第三是打造书业的延展层,包括影城、演艺、论坛等等。是“1+1+1”的文化综合体模式。

同时我们在数字出版领域也有积极的探索,正在研究怎样把港澳台和海外的数字出版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制作、传播,这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

01003010106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