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戏教授孙亮:艺术创作要注重参与度和互动性-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8 11:30:13
来源:新华网

中戏教授孙亮:艺术创作要注重参与度和互动性

字体:

在电子屏、短视频流行的年代,注重现场感的舞台艺术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近日,新华网专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实验剧团团长孙亮,请她谈谈,在剧场里看戏剧、话剧、歌舞剧等演出,跟在屏幕前有何不同。

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华网:随着新型消费的快速发展,戏剧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实验剧团团长孙亮

孙亮:近年来,在演出市场上,沉浸式戏剧特别火。比如上海的亚洲大厦,是一座写字楼,里面聚集了很多新型演艺空间,吸引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去观看演出。

这种新型演艺空间和沉浸式表演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满足于在台下看表演,他们更愿意成为戏剧的参与者,而沉浸式演出更加强调与观众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的剧场演出形式,有些作品甚至让观众承担角色,参与表演,给观众更多体验感。

现在很多文旅演出也采用沉浸式的表现形式,比如王潮歌导演的“只有”系列;沉浸式的概念也延伸到展览中,比如梵高作品展,采用光影秀的形式,让人们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些形式都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因此,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在保持艺术质量的基础上,增强观众的参与度、互动性,是我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中要突破的课题。

新华网:相比于影视剧等文化产品,舞台艺术受限于表演时间和空间,使得受众相对来说较少。那么,如何让舞台艺术更便捷、更深入地走进大众生活当中?

孙亮:对于舞台艺术来说,因为剧场容纳观众的体量有限,演出成本相对固定,所以无法像一部影视作品那样在短期让非常多的观众去观看。

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舞台艺术创作者首先要挖掘新的、好的艺术思想,激发年轻人用艺术的形式将他们理解的世界表达出来,从而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共鸣。第二,鼓励年轻人进行新的艺术形式的尝试,让舞台艺术能够走进更多年轻人心中。

新华网:现在越来越多舞台演出采用直播的形式,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孙亮:我自己作为一个常年在剧场里工作的戏剧工作者,还是更愿意去看现场。现场的气氛、台上台下互动的感受与在屏幕上观看是不一样的,在直播中很难获得这样的体验。

从目前来看,直播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普及,让不方便走进剧场的人也能欣赏,但是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缺乏现场性和交流感。但毫无疑问的是,直播等线上形式,将舞台作品演变为戏剧电影和戏剧视频,扩大了舞台艺术的推广和宣传力度,辐射更多人群,培养更多的舞台艺术爱好者。

新华网:如何通过现代的艺术手段和表达,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孙亮: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上,业内一直在做探索。比如,青春版《牡丹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新龙门客栈》等。对于戏曲的传承创新工作来说,主要在于“年轻化”,如何平衡戏曲的本质和创新的形式,在业内还是有争议的,艺术从业者和市场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

对创新作品可以更加包容,如果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哪怕效果不那么经典和完美,各种创新的表达都值得尝试和鼓励。希望不仅仅是艺术工作者,更多的年轻人也能去关注艺术、尝试艺术表达和创作,将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纠错】 【责任编辑:王坤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