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博物馆里少年多-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7 08:40:26
来源:新华社

陕西渭南:博物馆里少年多

字体:

  6月15日,在陕西省渭南市博物馆“与华相宜”主题展厅内,小学生李卫华望着眼前的仓圣鸟迹书碑拓片,好奇地向讲解员提问:“仓颉是怎么想到创造这么多文字的呢?”

  这一幕,正是渭南市博物馆立足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青少年打造生动历史课堂的缩影。博物馆内的藏品成了孩子们学习的“活教材”。

  “大家看这只‘鹰’,双眼圆睁,肌肉丰满,显得很健壮。它是在我们渭南市华县(今华州区)出土的文物,‘年龄’可能已经超过六千年了。”渭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高倩钰向大家详细介绍道:“这件文物最初从地里挖出来,被当地一农户放在了养鸡棚里当鸡食盆,后来被文物工作者发现,我们才得以把这样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保存下来。”

  在新石器时代陶鹰鼎前,前来参观的小学生们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叙述中,不仅为器物的形态之美所吸引,更了解到它背后的历史故事。

  渭南市博物馆“与华相宜”主题展厅内,一场青少年参观活动正在进行。新华社记者 林胜概 摄

  据悉,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有约110多个学校的三万多名学生来到渭南市博物馆参观学习。渭南市博物馆馆长祖亮表示,近年来,渭南市博物馆致力于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类青少年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近历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在“京畿重地”展区的司马迁铜像前,孩子们被《史记》编纂的艰辛历程所触动。小学生郭俊杰参观后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共计52万字的《史记》。我相信,只要有决心和勇气,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是能够战胜的。”

  渭南是革命老区,在“烽火秦东”展区,孩子们近距离接触红色文物,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小学生陈梓睿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他们都是我家乡的英雄,我既为他们,也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馆内的互动体验区,孩子们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动手参与拓片制作,身着汉服学习古代礼仪,体验“投壶”游戏等。“看到孩子如此沉浸其中,我感到很欣慰。到了博物馆,孩子们学习历史变得更加主动了。”一位家长笑容灿烂,“与孩子一起参与,我也不禁沉浸其中。”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好的展陈和互动形式,吸引更多的少年们走进博物馆。”祖亮说。(记者林胜概、张晨俊)

【纠错】 【责任编辑:崔红宗 丁梓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