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教育部日前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有关提案时表示,将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的培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
这方面全社会确有共识,那就是青少年教育中增加阳刚之气的培养很有必要。阳刚之气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男性化。事实上,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
阳刚之气有更丰富的内涵,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团队意识、自强精神、合作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都是阳刚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明白了这一层,操作起来就会少一些盲目性。
上述种种阳刚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之路,显然不是课堂上讲讲课,老师反复强调几句,就能无中生有,而是需要在活动和实践中一点点培养起来,需要阳光也需要经历风雨。
体育课和军训是培养的一种方式,但它们毕竟不可能承担如此多的功能,这就需要老师和学校设计更丰富的校园环境,提供更多的成长模式。同时,也需要教育大环境的配套,比如户外的集体活动能不能更多一些?对挫折教育的容忍度能不能更大一点?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多强调一些英雄气,多讲一些团队合作的故事等等。
还有那个老话题,自信心培养很重要。君不见,我们的青少年在各种诉诸笔墨的国际大赛上都有不俗的战绩,屡获第一,但很多孩子讲话轻声细语,不擅于表达,害怕表达。不少国外的孩子虽然成绩未必耀眼,但在表达上起码是自信的。这份自信正是阳刚之气的体现。
再说得开一点,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影视等渠道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刚健质朴的形象,少一些阴柔躲闪的案例,是不是更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呢?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万万不可轻视。起码,影视作品中不要总是一昧出现“阴柔的小丑”。
说到底,阳刚之气这个话题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还是因为社会对青少年有更多的期待。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事关国家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早作规划,早作筹谋,才能在未来结出硕果。(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