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救人迟到被罚,规则之上还应有人情-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6/18 09:28:22
来源:南方网

因救人迟到被罚,规则之上还应有人情

字体:

一个本不复杂的事件,相关的处置和通报却引发了滔天的舆情。事情的经过十分简单:今年5月10日,南方医科大学儿科教师俞莉因分管的患儿病情危重,遂在授课前查看患儿情况并进行紧急处理,最终导致上课迟到29分钟。

  对此,校方通报指出:“俞莉老师当日迟到时长为29分钟,但是为了抢救病人并非故意为之,且俞莉老师在问题处理完后及时到达教室,将授课内容妥善安排,顺利完成了授课任务,未造成不良影响。”如果仅仅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以为这是一则表彰,是校方以官方立场为这名教师撑腰,肯定教师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的行为。然而通报接下来的内容却令人瞠目结舌:“经研究决定,对俞莉老师做出以下处理认定此事件为教学差错,扣发俞莉老师5月奖金2000元,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俞莉老师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冷血”的通报令公众哗然。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尽职尽责的教师更是全体师生身边的榜样,难道紧急关头,患儿的生命没有一堂课重要?更不必说,俞莉老师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最生动的教学:一切有意义的知识,最终都是为了行动。老师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们诠释了“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含义与分量。

  此次事件之所以尤其令人愤怒,就在于校方的处置明显有违常情常理,与人们内心的正义良善相悖,却堂而皇之地假借“规则”之名,为自己安上程序正义的外衣,试图以权威的名义,封堵每一个善良、正义的辩护,独留当事人暗自委屈、烦恼、寒心。事件引发争议后,有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目前的处理结果被认定为教学差错,属于最轻的一档。俞莉老师对此处理结果应该是比较认可的。”这样的回应,无异于火上浇油。越是一本正经地强调规定、规则、程序正义,就越是否定教育、否定医学、否定公众共性的良善。

  归根到底,这件事涉及的是规则与通融的问题。法不容情,但法不外乎人情。法律尚且如此,规则之中自然也该有人情。校方目前的处置方式,向当事教师和公众传递的,是规则的凛冽与咄咄逼人。然而,对于在病重患者与教学任务中艰难抉择的教师,规则本应成为她的安慰与底气,而不是压垮她的冰冷巨石。我们当然要遵守规则,但规则决不是冰冷的理性机器,更不是冷漠与傲慢的护身符。规则当符合人们的常情常感,追求共性的良善,唯有如此,规则才能得到普遍的遵守。

  事态目前的发展,对该教师与校方其实都是一件好事。引发热议后,该教师或许能得到撤回处分的机会,而校方也不妨以此次事件为反省的契机,检讨在其他校务的处理上,是否存在类似过错。推而广之,生活中规则与人情的冲突其实屡见不鲜。有的人比较幸运,今年3月一考生因天气原因无法按时参加考试,最后经学院批准按流程推迟参加;有的人则窘迫无助,银行取款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情况屡见报端。规则之上还有人情,解决问题的关键之道,在于善良与同理心。

  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良知。妥善处理类似事件,校方不妨将心比心,倘若立场调转,躺在病房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希望教师优先教学,还是优先抢救呢?当下正值招生季,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之外,管理者的人文素养与价值理念,恰恰是最好的招生广告。(林珊)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