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鲁璐 :有故事的八五后非遗箜篌传承人-新华网
新华网 > 文化 > 正文
2022 06/11 10:51:31
来源:新华网

鲁璐 :有故事的八五后非遗箜篌传承人

字体:

“非遗工作首先是一份坚守,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每一位非遗传承人对自己所从事的非遗项目的坚守。作为非遗传承人,必须有一种任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自坚韧不拔只争朝夕的毅力;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才能真正把中华非遗传承好。”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箜篌演奏家、非遗箜篌传承人鲁璐总结了自己传承弘扬箜篌艺术的历程和心得。鲁璐是一位85后青年文艺工作者,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受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乐器协会全国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担任天津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虽然很年轻,但鲁璐自“十五弹箜篌”至今,投身箜篌艺术已有20年。

鲁璐

作为一位箜篌传承人,我认为对于箜篌这样一件曾经失传的乐器,寻根是最为首要的。寻到了根,就不再是浮萍。所以我去了新疆且末,也见到了那把沉睡了2700年的箜篌乐器…… ”在谈及自己的非遗工作历程时,“丝路箜篌寻根之旅”是鲁璐所首先提及。那是在2015年,她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了新疆天边小城——且末。这里出土了距今 2700 年的古代竖箜篌实物,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在且末,鲁璐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和新疆且 末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且末开设全国第一个公益箜篌教学基地,和在疆学者们举办研讨会,带领成长起来的传承人举办世界首场沙漠箜篌音乐会,带领且末箜篌少儿传承人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录制箜篌追梦专题,举办沙漠箜篌星空音乐会等等。这些年,鲁璐共进疆十余次,总行程达十余万里。

丝路箜篌寻根之旅

“如果说箜篌的根在丝路,那么魂则是在中原。这似乎有些难以理解,但是却是箜篌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所造就。”鲁璐将箜篌的历史娓娓道来。早在春秋时,箜篌便已经在中原黄河流域诞生了,那时的箜篌形制类似于琴瑟;后来东汉时,类似于新疆出土箜篌的弓形竖弹乐器自丝路传入中原,也被冠以了箜篌之名。再后来,人们为了区分,将这两种箜篌分别称为卧箜篌和竖箜篌,再加上东晋时传入的凤首箜篌,共同构成了古代箜篌的三种形制。而由于中原大地在古代很长时间内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所以三种箜篌都是在中原发展起来。

古代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

鲁璐生于黄河边,故乡在河南省新乡市,这里恰恰正是古代箜篌的重要发源区域之一。2018年,鲁璐在新乡市经开区创建了“久鼎箜篌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启动了“世界箜篌历史基础资源整理与保护工程”,并将工作成果集中展现在园区内的箜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久鼎箜篌博物馆”中。

久鼎箜篌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

这是一项内容庞大的工程,在中国部分,鲁璐携团队抢救性的整理了中国历史上来自壁画、绘画、古籍等出处的箜篌历史影像330余幅,并陆续将其复原仿制成为实物,列展于博物馆中,从而令非遗得以活化,令文物走出壁画,令历史走进现实,呈现乐器背后的文化故事。在世界部分,整理了来自国外60多个国家的泛箜篌类乐器相关历史影像一千余幅,并同样展开实物复原仿制工作,以中华非遗链接世界非遗,在博物馆中做以“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呈现。

久鼎箜篌博物馆主厅 (部分)

“博物馆所呈现的绝不仅仅是乐器,更是厚重璀璨的箜篌文化。”为了将箜篌文化做以更系统更多维的呈现,鲁璐带领团队绘制了中国箜篌地图、世界箜篌地图、黄河流域箜篌地图、大运河流域箜篌地图、丝路箜篌地图等等,以呈现箜篌发展的空间图轴。同时,还绘制了世界箜篌五千年历史年表,以呈现箜篌发展的时间图轴。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置有文学文献资源库:在文学部分,整理了我国古代相关于箜篌的诗歌600余首,并邀请书法家执笔,将其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展卷呈现;在文献部分,整理了我国古籍中相关于箜篌的历史记载5000余条,同时还编著了《世界箜篌非遗图典》中国卷及世界卷上下册,作为久鼎箜篌博物馆的配套读物。这样一项以箜篌为载体,包含了文学、文献学、音乐、书法、绘画等多种因素的系统性的文化工程,全方位立体的展现了箜篌的文化魅力。如今,“久鼎箜篌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及“久鼎箜篌博物馆”已被评选为河南省非遗研究基地,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入选了国家发改委大运河“三带建设”典型案例。

鲁璐携团队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复原仿制创新的箜篌登陆第三届丝绸之路文博会

作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久鼎箜篌博物馆”获得了河南省委省政府、新乡市委市政府、新乡经开区区委区政府等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如今,作为箜篌的发源区域之一 ,新乡市深入发掘历史底蕴,紧密结合国家非遗政策,正在全力打造“箜篌之乡”城市文化名片,在保护、传承和利用城市非遗资源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深刻实践,成为政府与企业、与非遗传承人密切联动,合力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利用非遗的典型案例。

全国文明城市·新乡“箜篌”地标

今年遗产日非遗活动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非遗同行”为口号,有力的突出了“时代”和“人民”这两个关键词。据鲁璐分析,箜篌艺术的失传和复兴,也和这两个关键词息息相关。箜篌在清朝之所以一度失传,首先是清初宫廷的不重视,将自隋唐至明朝始终位列宫廷乐器的箜篌排除在外,这是“时代”层面的原因;第二是箜篌往往作为宫廷乐器而出现,没有能深深扎根在民众的土壤之中,这是“人民”层面的原因。然而如今,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对非遗的重视,如箜篌这样的民族传统器乐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尤其是箜篌,因为曾经失传,就更具有复兴的美好意蕴。鲁璐激动的说,时至2022年,箜篌复兴之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中国音乐学院箜篌考级已于今年在全国全面开启,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箜篌琴童甚至是成年人报考;同时,文旅部人才司、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等单位组织的面向全国的大型专业展演赛事纷纷将箜篌纳入科目,这些都使得箜篌艺术可以走近人民,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增强少年儿童们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美育素养。同时,人民也将成为这门艺术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最坚强后盾。

鲁璐执行主编的中国音乐学院箜篌考级教材

“在传承、保护、利用非遗箜篌艺术时,我们的工作方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在“文化+ 艺术+产业+教育”四大领域系统化开展。而对于教育传播和艺术演绎来说,首都北京无疑是有着先天的优势。“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箜篌专业教师,鲁璐执行主编了中国音乐学院1-10及全级别箜篌考级教材,制定了考级标准。除此之外,为了推进箜篌传承人培养,她还在北京成立了教育基地,开创了中国箜篌社会师资教育与发展体系,至今已培养来自全国各地的箜篌传承人600余名。同时,她致力于提高箜篌艺术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携所培养的传承人在国家国际级会议、央视及各大卫视,以及个人音乐会等大型舞台演出百余场次,促进了箜篌艺术的广泛传播。

携所培养的 23 位箜篌传承人登台 2020 中国文联春晚

除了以上这些,鲁璐还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以求跟上时代步伐。她认为在进行非遗工作时,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所以,她一直在寻求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借助互联网,通过线上网络粉丝社群,打造个人IP等方式推进非遗传承弘扬工作。同时,她还醉心公益,如2015年在新疆且末县与当地政府共同成立全国首个箜篌公益教学基地;再如在故乡新乡,她从2019年开始,推动箜篌公益进校园,融入国民教育,向九所中小学铺设100余件箜篌乐器,打造了九间箜篌教室,至今已培养了1000余名少儿箜篌传承人。

携非遗箜篌进校园公益培养的百位少先队员在河南“省长杯”足球赛开幕式演出

【纠错】 【责任编辑:刘兰芳】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