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 时政 | 国际 | 港澳 | 台湾 | 财经 | 法治 | 纪检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文娱 | 图片 | 视频 | 论坛 | 访谈 | 微博

VOL 2

2014年8月29日

“底色不同,看东西就是不同,这个体验让我感觉到把中国遗产解读给世界不是那么容易,国际语境就是个核心问题。我们必须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去解读我们的文化,你要突破自身文化背景的局限性。” ——陈同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陈同滨

陈同滨个人简介

1953年生于浙江杭州;1969年黑龙江插队知青;1979年入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学习,1983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工作,1996年起担任所长、至今,2008年任“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2012年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等。[点击详细]

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名录申报文本主要负责人

陈同滨自担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的近20年中,带领历史所团队,经历过一系列体制改革的震荡,在市场化浪潮的无情冲击下,为寻找历史所的生存可能和事业发展方向,将社会需求和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的信条, 一路“披荆斩棘”,10年摆脱生存困境、再10年走上事业发展良性轨道,遂使历史所成为国内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世界遗产申报咨询等业务等领域最富实践经验的咨询团队。[点击详细]

历史所的介入

2007年,建筑历史研究所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下开始介入“丝绸之路”项目:陈同滨应邀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会”(6月,乌鲁木齐)和“东亚5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申遗工作培训”(10月,西安),提交了有关中国境内丝路申遗申报点保护管理规划的工作设想。同年12月,历史所受河南、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5省委托,签订了规划咨询协议,开始正式投入丝路申遗的咨询服务。[点击详细]

申遗的 “一波三折”

丝路跨国联合申遗进展到2009年,有关这一项目申遗的实际操作问题变得愈来愈明显。11月UNISCO & ICOMOS在西安召开第5次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工作协调会议,在这个会上,陈同滨在发言《文化线路价值特性与相关规划策略探讨——以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中国段)申遗规划为例》中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例如,遗产辨认时的规模大小、价值特征属性、路段的时空范围界定,等等。[点击详细]

“国际语境”的困境

“国际语境”的尴尬

“中国人以为西湖天下人皆知,其实不然。我们以为西湖的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我对着湖光山色,向一位西方的联合国遗产官员讲述西湖的诗情画意时,他却说完全没有感觉。”[点击详细]

中国语境的“国际通用型”

为了构建起项目的整体性,陈同滨提出了2个重要概念:一是依据地理-文化知识,将长安至天山的整个廊道划为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七河地区4个地理-文化单元,构筑了整个廊道项目的完整性。“我们从整体出发,声明整个廊道连接了中原的农耕文明中心和七河地区的游牧文明(次)中心。这一观点获得了哈吉两国同行的完全认可,促成了项目的整体框架。”二是立足于申报点自身的历史功能进行分类,并借助同类遗产在线路时空上的分布关系,勾勒出各种交流主题的传播轨迹,并因此而构建出整个项目的内在关系。[点击详细]

“新丝路”与“古丝路”

“人除了需要物质性的东西,还需要精神性的东西。如果没有精神,没有敬畏,没有民族的自尊自信,很难想象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物欲横流?道德底线失却……不要到那个时候再来怀念文化。”[点击详细]

反思文化的遗产传承

和旅游开发一样,“文化产业热”也随之兴起。对此,陈同滨认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有它自身的范畴和目标,我们有必要区分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的性质定位。“在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史上,敬畏与神圣感是对社会物欲过度的有效遏制,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的文化遗产应当是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服务的,这是民族文化复兴的大业。”陈同滨解释道,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栖息的家园,文物见证了历史,将激发、寄托和弘扬了民族精神、人文精神,通过文物价值的揭示,呼唤我们理解和肯定祖先智慧,进而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点击详细]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