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题
新华网首页
新闻
时政
法治
地方
国际
港澳
台湾
视频
图片
财经
科技
金融
汽车
能源
娱乐
食品
健康
时尚
文化
旅游
//www.news.cn/res/xhwimg/culture/2020whzrycr/img/banner.jpg
//www.news.cn/res/xhwimg/culture/2020whzrycr/img/mobile.jpg
非遗展演
返回专题首页 >>
江苏举办“非遗购物节”
6月13日,2020江苏省“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暨非遗大集活动在江苏宿迁举行。
福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各地线上、线下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演活动,展示福建非遗魅力。
楼塔三叠
楼塔地处杭州萧山之南,公元897年建镇;三叠,三首,指音乐,亦指独特之人和事。
“宣恩竹编”服务百姓生活
在宣恩县,传承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恩竹编”技艺的手艺人,用灵巧的双手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满足百姓订做、维修竹篾制品的需要,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
风雨桥上“秀”非遗
6月11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在三江镇举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
银花丝编织蓉城记忆
成都银花丝以“花丝平填”著称,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银花丝制作工序非常复杂,需经历银材料提纯、拉丝、手工绞合、焊接、洗色等十二道工序。
黎锦“绣”才传承非遗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黎锦技艺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黎锦班,更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关注黎锦、学习黎锦技艺。
非遗文化馆“点靓”传统老街
瓶窑老街经过小城镇综合整治后,充分保留还原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风貌,是杭州市余杭区重要的传统非遗街区之一。
河北广宗:“非遗+扶贫”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在推进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推广“非遗+扶贫”模式,带动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拓宽农民致富路。
畅享非遗保护成果 3700多项活动亮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云游非遗·影像展”还将推出“拥抱身边的非遗”系列专题片,从传统医药、传统体育、非遗美食、非遗手工艺以及传统表演艺术五个方面梳理非遗资源,呈现当下非遗传承和保护成果。
非遗进景区 粤剧文化与城市公园首次深度合作
这是广东首个正式引入专业剧团和粤剧(非遗)元素的城市公园,也是暨广东宣布“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启动后,粤剧文化与城市公园的首次深度合作。
非遗传承人线上展玉雕技艺 稀世作品《龙舟》引“围观”
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为中国历史上的名玉之一。
传统非遗技艺:在“云”上焕发生机
49岁的吕敏是天津市河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妹红妆绳艺”代表性传承人。
藏族传统歌舞乐《金顶梵音-拉卜楞》恢复公演
近日,由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艺术团联合创排的大型藏族传统歌舞乐《金顶梵音-拉卜楞》在夏河县恢复公演,助力当地文旅产业加快复苏。
海南临高人偶戏:人偶同演传承非遗
海南临高人偶戏起源于南宋,发展至今已有800余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开州:传承非遗汉绣 绘出美好生活
近年来,重庆市开州区针对在家留守妇女、贫困人群开展非遗汉绣培训,设立汉绣培训中心,累计免费培训开州汉绣绣娘2000余人,并开发出汉服绣品、挂画绣品、台灯绣品等文创产品,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西安:古法造纸术进校园
2020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西安起良蔡侯纸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西安高新第六小学,为学生们送上一堂精彩的古法造纸课,将传统文化带入校园。
探秘宣纸传统制作工艺
宣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其具备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特点,故有“国之瑰宝”、“纸寿千年”之誉。
重现南宋青瓷“马蝗绊”
“马蝗绊”是一件南宋时期被带至日本的龙泉窑青瓷葵口碗,在明代被带回中国由锔瓷工匠以六枚锔钉加固,再度送返日本,目前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头发丝上“琵琶行”
从小酷爱写毛笔字和画画的潘啟慧,原来是一家三线企业子弟学校的体育老师,1972年开始跟一位民间艺人学雕刻。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