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8/09 08:48:41
来源:解放日报

《推销员之死》上海首演,吕凉领衔

字体:

伴随着低音长笛的响起,舞台后方亮起一束光,身着西服、头戴礼帽的推销员威利·洛曼拿着两只硕大的箱子缓缓走入舞台,得体的外表与焦躁的语气随着他的步伐离观众越来越近。8月7日至22日,吕凉领衔主演的阿瑟·米勒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目前演出票均已售罄。

《推销员之死》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田弘毅重新翻译剧本文本,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林奕执导,石灵作曲,周羚珥担任舞台设计,演员吕凉、宋忆宁、韩秀一、顾鑫、张欣、兰海蒙、刘鹏等出演。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完成于1949年的剧本,同年获得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纽约剧评人奖。该剧讲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推销员威利·洛曼死前24小时的故事。壮年时他业务能力可靠,社交能力出众;妻子琳达操持家务,两个儿子比夫与哈皮也让他引以为傲。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好运气似乎正离他远去,他的生活也渐渐失控……剧中将威利年轻时的辉煌与当下的落寞穿插演绎,以小人物的生活窘境反映出他们这代人“美国梦”的破碎。但阿瑟·米勒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是一个关于父与子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失去爱又找回爱。这部作品包含了美国、推销员、经济形势,也关乎家庭、生活,很难用一句话去定义。”

导演林奕在诠释这部作品时也着重体现了“爱”,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以及朋友之间的爱,在她看来,威利所相信的“美国梦”是一个对所有美国人的承诺,他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生活在一个承诺很多却什么也不能保证的社会里意味着什么?这是阿瑟·米勒提出的问题。

以往《推销员之死》舞台设计重点表现的是“房子”形象,在这个戏里成了一种虚幻,如同主人公威利·洛曼一直求而不得的“成功”。为了让观众走进威利的内心世界,舞台去掉阻碍,模糊了界限,带有镜头感的舞台灯光转换,将威利·洛曼的所见所思呈现在观众面前。造型设计遵循剧本中描述的年代写实设计,从细节区分不同年代感,比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男士着中裤配长筒袜,到50年代穿的是宽腿翻边西装裤。饰演威利·洛曼的吕凉在40年前就熟读了剧本,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对阿瑟·米勒所反映的美国当时社会环境、社会形态下人们的心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纠错】 【责任编辑: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