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这份中国人的最新“画像”请查收
编辑:魏文斌 设计:张忠杰 2021-05-12 07:40:25 来源: 新华网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公布。根据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我国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人口普查,展示的正是一份关于中国人最新的“画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过去10年,中国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2010到2020年十年间,全国人口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相较于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少儿人口比重回升】
普查结果表明,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
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系统施策。
【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国家统计局曾在2014年表示,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城镇化统计指标体系,要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化决策和管理。
十四五时期把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作为发展的战略指向,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释放。
【国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
从人口素质的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普遍提高。
历年人口普查文盲(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人口数保持持续下降态势。2020年文盲人口为3775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1万人;文盲率由2010年的4.1%下降至2.7%,下降1.4个百分点。
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为3450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为24767人。
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
统计局表示,第七次人口普查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未来,我国还将最大程度发挥普查的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战略和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注:
1、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初步汇总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3、文盲率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例
4、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是指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政府网、教育部
编辑:陈凯茵、陈伸、赵雪(实习)
制作:张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