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守护世遗瑰宝 贡献中国力量-新华网

【数·百年】守护世遗瑰宝 贡献中国力量

编辑:张桢 设计:侯轶铭 2021-08-13 14:05:01 来源: 新华网

  中国的世界遗产大家庭扩大了。7月25日,随着主持人落槌定音,“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泉州申遗项目的遗产是10世纪至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今天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等22个遗产点。

  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决定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泉州项目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高度认同。

  【中国遗产数量名列前茅】

  随着各国世界遗产数量的增加,《世界遗产名录》不断丰富。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名录》共有1154项世界遗产,其中有897项世界文化遗产、218项世界自然遗产和39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从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到1987年长城、泰山等6项世界遗产首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再到泉州申遗成功,在过去的三十余年,中国世界遗产的数量实现突破性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一直位居世界各国及地区世界遗产数量排名的前列。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申报56项世界遗产,其中的38项文化遗产涉及考古遗址、古建筑、遗产线路等各种类型,时间纵横近百万年,空间跨越近5000公里。

  【中国遗产保护状况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亘古星宇下,世界遗产历经风霜,静立千年,共同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如今却由于城市扩张、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面临着诸多威胁。

  目前全球1154项世界遗产中,有52项被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其中管理和制度的问题是当前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困境。

  虽然中国各遗产地也面临保护与发展相互协调的种种困难和压力,但迄今中国18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显示,中国无濒危状态遗产地,整体保护状况明显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2021年,我国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这是继2018年大运河之后,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再次获此殊荣。

  【保护世界瑰宝 中国一直在行动】

  保护重在行动,我国相继出台了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27部,建设专门保护、管理机构136个,搭建“一总多分”的监测预警数字平台和监管体系,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构筑起坚固防线。

  同时,我国引导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2019年,3.88亿人次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地、体验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之美,促进了遗产保护成果全社会共享。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国拥有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并作出了突出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历史悠久,遗产保护之路更长远,让我们用行动守住文化之魂。

参考资料:新华社、央视网、央广网、世界遗产中心、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编辑:陈伸、陈凯茵、盛洁(实习)

制作:侯轶铭


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