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5日电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孙玉柱线上做客新华“2022高考情报局”,为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人才培养及特色专业等相关情况。
Q1.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孙玉柱: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保研比例在20%左右,位列上海市高校前3位。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已经由建校初期相对单一的化工相关专业逐渐演化为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机械装备与制造、制药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主体,向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节能环保、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等不同门类的领域不断交叉、拓展和延伸,形成了学校的综合优势。经过70年建设,华东理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Q2.今年华东理工大学是否有新增专业?
孙玉柱:学校今年新增招生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该专业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宗旨,整合全校的教学和科研的优势资源,进行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培养具有化学储能为特色的储能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储能行业和能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新增“集成电路材料方向”。为适应集成电路、微电子、半导体照明、微电子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学校集全校优势资源设立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在集成电路材料及相关领域,特别是封装材料、工艺材料以及测试分析材料等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Q3.华东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特色项目?
孙玉柱:学校一直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研究型、个性化的本科教育体系,探索并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和“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招生培养模式”就是其中的两种。
“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招生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校目前设置“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智慧化工”“能源与环境”“机械智能化”5个工科试验班/实验班,旨在聚焦国家发展亟待解决和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未来国家战略必争领域的人才。
学校目前有5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化工与工程管理”、“计算机与金融”“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环境工程与社会学”“能源与经济”,通过高考选拔录取。该项目多学科交融,旨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成长平台,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毕业时,将拿到双学士学位证书。
“化工与工程管理”依托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培养具有系统的化工专业知识和扎实的项目管理知识,有工程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与金融学”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学科优势,培养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知识,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解决金融领域中各类复杂问题的高端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
“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结合化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强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生命过程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高级人才需求。
“环境工程与社会学”结合社会学和环境工程学科优势,培养在全球环境治理背景下,既具有环境知识和工程素养,又具有良好的分析评估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能源与经济”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学科优势,培养既掌握扎实的能源工程基础理论,又精通市场经济基本规律,懂技术、精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参加双学士学位项目学习的学生,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
Q4.请介绍一下华东理工大学的奖学金、助学金设置情况?
孙玉柱:学校目前建成以政府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和社会奖助学金为支撑的多层级、多类别的激励体系,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000余万元,成为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强有力“催化剂”。
政府奖助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2021年,我校本科生共有143人获国家奖学金,487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299人获国家助学金,36人获上海市奖学金。
学校奖助学金是我校专项拨款设立的奖助学金,旨在奖励在学业学术、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获奖覆盖面达到在校本科生总人数的40%左右。目前,既有对品学兼优学生设立的优秀奖学金,也有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实现成长成才的励志类奖学金等。
社会奖助学金是企事业单位、校友或社会爱心人士在我校设立的奖助学金。目前宝钢、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医药等企业均在我校设立了社会奖学金;中国扶贫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设立了新长城助学金、中华助学金、董妈妈爱心慈善助学金以及多项多类别助学金。
Q5.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哪些建议?如果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与自己预期不符的专业,进校后是否有转专业的机会呢?
孙玉柱: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生涯规划及地域等情况,再结合自己的分数,选择目标高校与专业,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如果考生对未来从事什么行业还不确定话,那就选择一些基础性、可拓展的专业。专业的填报是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
学校一直在积极推进招生改革,历年专业志愿满足率超95%,同时学生入学后享有转专业的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双向选择”转专业政策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鼓励个性发展、强化质量意识、改革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使优秀学生和有专长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一般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转专业的申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特长,按照一定的筛选规则和程序,批准部分学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转专业比例可达15%。具体安排以学校教务处当年公布的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