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情怀 铸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热爱与执着-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08 17:02:35
来源:新华网

“为师”情怀 铸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热爱与执着

字体:

  教育家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教师的精神风貌。正逢第40个教师节,新华网联合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推出北京优秀教师实践案例,用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叙述,分享北京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们的从教经历和他们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 

  “热爱学生,热爱课堂,热爱教学。”这是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康丽颖一直坚守的初心,作为一名有着37年党龄、36年教龄的高校教师,她认真讲好每一节课,严格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热爱熠熠生辉。

  热爱课堂 坚持高质量教书育人

  在教学实践中,康丽颖表示,“要力求使教学做到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领航,为专业发展赋能,为服务社会提供支持,实现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发展智慧、提高素质的完美统一。”她及时更新讲解学科最新前沿动态,持续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解。教学过程中,她热情地与学生展开互动,并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

  “康老师特别注重跟我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本科学习阶段,康老师指导我们以‘薪火相传:行知精神感召的三代人’为题,对陶行知、陶行知的亲传弟子鲁风以及鲁风的学生赵志喜三代人为师为学的生命历程开展研究,让我感受到了人民教育家的精神世界和师德师风传承的魅力,也让我体验到了师者的荣耀和幸福。”这样日复一日、精益求精的课堂,让学生们更加懂得如何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与此同时,她积极推动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指导本科生开展20余项省部级科研立项,获得2项国家级“挑战杯”二等奖;在国内开设了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术硕士、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硕士培养方向。

  勇于开拓 创造高质量研究成果

  康丽颖勇于创新,开拓学科建设新领域。她主持“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中心”“北京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六个家庭教育研究平台日常工作,也是国务院妇儿工委智库专家,同时担任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创新能力专委会副主任等多项职务。她先后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教育部社科司委托项目等26项;组织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78篇,先后举办了10余场高水平学术论坛,与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促进理论体系构建。

  担当作为 推动高质量服务引领

  作为院长,她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引领、师资团队建设、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充分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她积极探索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规律,开展基于教育家精神的学前特级教师成长叙事研究;从“大学前”三个维度,即0-6岁、家园社协同、多学科融合视角推动国家“一流建设专业”点建设;带领师生团队搭建6个“家园社协同育人”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平台,设计推出“家校(园)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系列公开课。

  同时,她先后被聘为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第十一届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等,用扎实的学术研究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服务首都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新生态。

  康丽颖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坚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开展工作,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个人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坚持以科学专业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生,坚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持以高尚的职业情怀对待教育教学。她用自己的学识、经验与敬业精神点亮学生成为优秀教师的热爱与向往,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奋斗。(张劲)

  以学生为中心 在开放教育征途上砥砺深耕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综合素养提升路径

  用心用情守护一方教育沃土

  持续探索育人艺术 引导学生培养本质思维与创新思维

【纠错】 【责任编辑: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