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YS69050队党支部书记寇双敏的事迹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账号上被广大员工点赞转发,引起热议,也让大家对这位压裂队的书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根深才能叶茂。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的另一名“网红”党员张敏有10年的一线工作经历,从技术员到队长。他曾带着4名作业工组成“平原游击队”辗转奔波于4个井场,统筹生产运行,打破以往的生产惯例,在1个月内拿下11个标准层的骄人战绩,被称为“张敏速度”,他也因此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
长期以来,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高度重视劳模的评选和培育工作,按管理、安全、技术、服务等不同岗位分类,分层次、分梯队、分区块、分领域培养一批劳模先进,确保在一二线队伍以及各市场都有先进典型的代表,让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持续用好“线上+线下”开展弘扬劳模精神系列活动。举办劳模一线巡回宣讲团,建立网上劳模荣誉室,开展“榜样在身边”劳模访谈活动,以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身边的典型事例,营造浓厚争先的文化氛围。
新当选的劳模甘惠娟感慨地说:“我是在身边榜样的感染下成长起来的。”在她的周围,有杨春华、郑立军等一批先进典型,带动她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骨干,她带领的工程地质研究所勘探室也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马越今年30岁,是公司的高级技师,曾荣获“首届全国油气开发专业井下作业工职业技能竞赛”银牌,他参与编写了5项局、处级标准和作业操作规程,完成成果5项。与此同时,公司依靠劳模引领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定任务、定目标、严考核,定期给劳模先进压担子,使创新工作室持续发挥作用,形成了劳模、工匠创新的“链式效应”,使得各级劳模、工匠的力量得以发挥,让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成为员工演绎劳动美、争当创新者的阵地。
57岁的老钳工崔元珠是一位老劳模,以他为首的创新工作室积极参加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由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30余人。工作室员工聂湘洪研制的机动设备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动态,投产后年创效85万元。射孔测试作业部王江带领“大学生团队”收获了渤海钻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