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矢志创新 勇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30 15:35:12
来源:新华网

中国石化:矢志创新 勇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

字体:

牢记嘱托,勇攀石油石化科技高峰;矢志创新,挺起自立自强坚毅脊梁。

建设科技强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中国石化作为国有重要骨干能源化工企业,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为用好当时国内1亿吨宝贵原油资源,中国石化应运而生,四十余年来几代人接续奋斗,谱写了自强不息、奋起直追的科技创新史。进入新时代,中国石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九江石化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把技术搞上去”殷切嘱托,坚决扛牢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特色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勇当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队,全力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撑。

勇攀科技高峰

始终把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科技创新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硕果累累

回望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的石油年产量仅12.1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仅17万吨/年、化学工业总产值仅1.77亿元。而这,就是新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全部家底。

振兴石化,科技先行。1983年,中国石化成立伊始,创业前辈就已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性作用,一代代石化人怀着激扬进取之心、砥砺自强之志,接续攻坚世界级技术难题,全力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被摆在了中国石化发展全局的核心战略位置。中国石化多年来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23年,中国石化科技研发总投入达277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以科技之手端牢能源饭碗——

中国石化攻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突破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有力支撑涪陵页岩气田稳产,使我国成为北美以外首个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创新形成特深层勘探开发及工程关键技术,助力“深地工程”顺北油气田增储上产;打造形成国内领先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

为石化产业跨越高质量发展门槛提供科技“撑竿”——

中国石化加强炼油化工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掌握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持续提升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裂解等技术,成功开发烷基化、异构化技术和特种油品生产工艺,支撑我国千万吨级炼厂建设,满足油品质量升级需求;不断突破石油化工主体技术,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建设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芳烃成套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批先进技术为“大国重器”提供坚实支撑,加快推动石化产业科技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

中国石化聚焦高端材料、高端装备、工业软件、低碳能源等前沿和颠覆性技术,打破路径依赖,塑造先发优势,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化工新材料2023年度创新产品上,中国石化7个产品榜上有名,为建设制造强国夯实“材料之基”。

支撑当前,更要引领未来。中国石化坚持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引导科技攻关向基础科学领域延伸,不断强化勘探开发理论、分子炼油、材料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布局,有力推动一批重大原创性突破。

内抓十条龙、外抓联合体

打造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集聚优势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十余年来,中国石化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以“内抓十条龙、外抓联合体”为代表的特色创新模式,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每次科技成果“出龙”和“入龙”都会受到广泛关注。1991年以来,中国石化建立“十条龙”联合攻关机制,集聚公司科研、设计、生产、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销售等全链条力量,打破单位、团队、专业、领域界限,累计完成200余项成套技术工业转化,为我国能源化工行业技术升级迭代、产业链大循环畅通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石化还不断优化“揭榜挂帅”“赛马”等攻关机制,加快锻造技术需求快速响应利器。

创新联合体则是突破关键技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法宝。中国石化布局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牵头建设氢能、特种纤维等创新联合体,与多家中央企业、高校院所等优势科研单位集智创新,集合精锐力量、汇集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实现技术快速突破和市场快速应用。

“布局完善、梯次分明、内外联动”的科技创新平台,是中国石化筑牢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目前,中国石化拥有8家直属研究院、2家海外研发机构、50余家企业所属研究机构,积极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集团重点实验室;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成立20余家联合研发机构,合力攻坚氢能、高端化学品等领域前沿引领技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广东高端材料研究院、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探索充分授权放权的管理模式,不断激发自主创新活力。

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国石化积极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特色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中国石化创新联合体牵头数量位居央企前列,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数量居能源化工行业首位,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数量位居央企第一。

改革动能澎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改革的关键在人,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多年来,中国石化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上的堵点卡点,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赋能,打造有利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科研沃土。截至目前,中国石化拥有科研设计人员超2万名,其中40岁以下人员占比近50%,形成了由千名科研专家、万名青年科技人才、百个科技创新团队组成的科技创新大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积极拓宽科研人才成长通道。加快建设能源化工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铸剑工程”“强基工程”,形成来源丰富、结构合理的战略人才梯队。

加强科技创新激励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立项管理、考核约束、奖励激励等机制,进一步强化创新全周期管理精准性。建立健全市场化奖励激励机制,杜绝“高水平大锅饭”,增强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宽松自由学术环境,鼓励支持更多科研人员去挑战最基础最前沿的“无人区”,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先行先试保驾护航。

抓好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中国石化累计专利申请量超11万件、授权量超6万件,连续5年在央企专利质量排名中位列首位,专利综合优势继续保持央企领先;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超460项、中国专利金奖22项。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遴选的全国首批3家试点单位之一,中国石化成为全国范围内首个评级结果为“系统级”的试点单位,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一系列破除体制机制藩篱的改革正在中国石化全面铺开——

科技评价愈加多元。以北化院为例,他们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围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规模放大—成果转化”科研全过程,不断丰富“多站式”科研专项激励,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

科研攻关打破制约。以催化剂公司为例,他们重塑产供销研体制机制,以“揭榜挂帅”和“点将配兵”方式组建攻关团队,给予团队负责人技术路线决策权、人员选配权、绩效分配权,打破束缚科研人员的条条框框。

更多科研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以工程院为例,他们积极探索专利创新成果“公司化”经营,将德州大陆架公司打造成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推动新技术变样品为产品。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成果,在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专项考核中,北化院考核结果位列央企第一,催化剂公司连续4年被评为标杆,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竞相涌现。

【纠错】 【责任编辑:张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