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中国戏剧:期待东方审美精神的现代表达-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12/11 09:25:18
来源:新华网

文化新观察|中国戏剧:期待东方审美精神的现代表达

字体:

  前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多媒体投影,演绎谍战题材,再现英雄形象;后有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运用创新技术,浓缩千里江山,还原北宋名画……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演进,舞台美术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观念越来越先进。

  在新形势新机遇下,中国戏剧应当如何充分展现东方审美?日前在杭州举办的第18届中国戏剧节“东方审美精神的现代表达”主题论坛上,与会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新华社发)

坚守独特民族性

  济南市京剧院的京剧《项羽》,以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样作为视觉形象——饕餮在周鼎中一般有首无身,是一种自我蚕食的动物,隐喻剧中主人公的命运。

  “我们用典型形象的视觉语言,呈现深层次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济南市京剧院原院长、该剧舞美设计于鹤咏说,在舞台美术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戏剧的视觉形象必须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和审美追求。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原服装设计蓝玲提出,中国戏剧要在继承传统美学的基础上求新图变,为讲述中国故事构造一个适宜空间,从历史资料中探寻艺术意象,建构富有丰厚意味的视觉意象。

  越剧《枫叶如花》剧照(新华社发)

  蓝玲介绍说,担任越剧《枫叶如花》的服装设计时,她查阅了很多史料挑选出革命烈士朱枫的两张照片:一张身着墨绿色旗袍,一张身着白色旗袍。最后呈现在舞台上。

  “这两件旗袍体现出朱枫身上‘冰与火’的两面,既保证了题材的历史真实性,又突出了戏剧的写意性。”蓝玲说。

 善用新科技手段

  在话剧《侯绍裘》中,该剧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伊天夫将400多块大大小小的LED屏模块高低错落地吊在舞台上方,既可独立成像,也可作为整体图像的局部。

  “我们用残缺不全的视觉形象,喻示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的疮痍大地,创造出别样的当代表达。”伊天夫说,创作者要善用新的科技手段丰富舞台艺术表现形式,“让技术生长在艺术之中,让艺术在技术的土壤上更加灿烂”。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副团长任冬生认为,舞台是一个集视听感官一体的环境,观众一般不会排斥具有科技感的、符合剧中情境的视觉享受。

《对话·寓言2047》剧照(新华网发)

  由他担任视觉总设计、张艺谋导演的演出《对话·寓言2047》,在泉州木偶剧、陕西碗碗腔、复州鼓乐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运用了全息成像、无人机编程、互动视频动画等科技手段,实现了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的对话,产生了独特的舞台效果。

辩证看待“大制作”

  如何看待舞台艺术的“大制作”,尤其是舞台美术的“大制作”?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高广健以其担任舞美设计的京剧《赤壁》和歌剧《图兰朵》为例,认为应对“大制作”作具体分析:《赤壁》旨在充分利用国家大剧院的空间和舞台设备彰显国粹魅力;《图兰朵》则肩负让中国观众了解西洋歌剧样式、定下国际作品来华演出标准的双重使命。

京剧《赤壁》剧照(新华社发)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引用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句诗“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指出要辩证看待舞台“大制作”。

  “还是要牢牢把握演出这一中心环节,降低剧目的制作和演出成本,摆脱‘大制作’的沉重枷锁,解除系在鸟儿翅膀上的黄金,轻装上阵,展翅翱翔。”陈涌泉说。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表示,需要反对的是无视艺术规律,不分作品、脱离实际的所谓“大制作”,需要抵制的是消耗文化资源的铺张浪费。

  歌剧《图兰朵》剧照(新华社发)

  采写:白瀛、冯源、许文嫣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