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运辉(王凯饰)的出场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剧照
由原班人马打造的《大江大河》系列剧终章《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正在央视一套热播。故事以20世纪90年代为背景,通过个人命运浮沉展现时代的潮起潮落,再现上世纪末黄金十年的大事件。
六年时间里三次扮演宋运辉,对王凯来说是无疑是难忘的经历。“虽然演的是同一个角色,但从18岁到40岁,他在不同阶段展现出了不同的特质。”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凯表示,在扮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心境也在发生变化,希望让观众看到角色的成长和魅力,“用这样的方式去记录和致敬我们父辈那一代人,是这个系列剧最大的意义。”
开场被人砸破头,“宋运辉不再意气风发”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一开场,剧情仿佛上了“过山车”:彭阳厂工艺改革成功,厂长宋运辉却因为彭阳厂的农药毒死了人而被警察带走,路上还被受害者家属用酒瓶砸得满头是血……谈及这个颇为“炸裂”的开场戏份,王凯笑称,拍摄时他其实有些紧张,“虽然是道具做的玻璃瓶子,但我很担心那个寸劲——万一真的把头打疼了或者是打破了,还是挺担心的。”
再度与观众见面,宋运辉的出场没有了往日的意气风发。王凯表示,这样的设置是为了让宋运辉的人物成长线更具看点,“导演想开篇的时候让大家看到一个比较惨的宋运辉,有点灰头土脸。从东海调到彭阳,他一路都不是很顺利,又是农药毒死人,又是被误解,观众会觉得,宋运辉太不容易了。”
剧中设定了很多场开会的戏,王凯要连续讲大段的台词,“讲话还要调动得起现场员工的心气儿,要表现出特别慷慨激昂的那种感觉”,着实是不小的挑战。配合剧情和人物的性格,王凯给自己的表演也提出了要求:剧中的宋运辉是经过打磨的,他的气质应该更加沉稳,“懂进退,有责任感,也更有担当。”王凯表示,在扮演这个角色时不会刻意运用所谓的表演方法,而是从人物的内心入手,“角色的内心想法是什么?他为什么说这句话,一切的一切都要跟随角色来。”
一步步补齐短板,“宋运辉有点‘起死回生’的本事”
从第一部走出大山的少年,到第二部接受考验的青年,再到第三部重振旗鼓回归的中年,观众见证了宋运辉20多年的成长。王凯说:“我总觉得宋运辉有点‘起死回生’的本事。”尽管来到彭阳厂后境遇落差明显,还是个“农药外行”,但宋运辉始终秉持奋斗初心,坚持不懈地带领彭阳厂进行低毒高效农药的研发,最终让处在被取缔边缘的小农药厂起死回生。
王凯总结说,宋运辉始终不变的是浓浓的责任感、敢于担当的精神、永不服输的韧劲,“他走到哪儿,都能把很棘手的问题解决”。而宋运辉的改变,则集中在积极地学习与成长,不断用新的技能完善自己,在王凯看来,宋运辉是一个完美得“不太真实”的人,“他一直在不断成长和学习,在不同的阶段学到了不同的技能。他刚进化工厂的时候,埋头苦干,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人的活儿,也不管别人怎么样。后来,师傅教他要和光同尘,他就慢慢知道了,很多事情还得团结大家的力量,慢慢地他学会了怎么管理,怎么用人。到彭阳厂已经脱离他的专业了,但这个时候又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和凝聚力。”每一步,宋运辉都在补自己的短板,“这让他越来越趋于完美和成熟,一直到最后他当了东海的厂长,这时的他要专业有专业,要领导力有领导力,会用人,会识人,会看人,他前面所有的历练都是为他最后成为东海厂的厂长作铺垫。”
《大江大河》系列拍了三部,王凯演了三次宋运辉。角色在成长,王凯的表演和心境也有所不同:“虽然是同一个角色,但是从18岁演到40岁,他在不同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人物特质。作为演员,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不同时代背景、不同阶段下人物的气质和魅力,要把这个东西拿捏准,才能让大家看到宋运辉的成长和变化。”
三部《大江大河》,“记录和致敬父辈那一代人”
从2018年2月第一部开拍,到如今第三部热播,《大江大河》系列剧始终保持着高水准的制作水平,每逢播出皆收获口碑热度双赢,是不少观众心目中的国产剧“标杆”之一。剧中的三位主人公——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代表着那个时代不同的奋斗者,他们有各自的艰辛,但始终奋发图强、勇往直前。
“这三个人物想传递给大家的,就是拼搏和奋斗的精神。”王凯表示,“在那个什么都很匮乏的年代,大家为了做成一件事情,没有办法想办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咬着牙,凭着一股心气儿,硬是要把一件事干成,我觉得很值得当下的人们学习。”
谈及《大江大河》系列剧的意义,王凯认为:“作为演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记录和致敬我们父辈那一代人,让现在的观众看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让现在的人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那一代人的努力拼搏是分不开的,我觉得这非常重要。”(记者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