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声音编辑:我们做到了好莱坞没做到的事情-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3/14 09:48:55
来源:北京日报

《流浪地球2》声音编辑:我们做到了好莱坞没做到的事情

字体:

  “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电影《流浪地球2》中,演员李雪健的这句台词震撼人心。而在先前发布的预告片中,这位老戏骨的声音却因为含糊不清一度引发质疑。前后变化,令人惊艳。

  没人会想到,演员的声音也会像剧情那样出现反转。而在《流浪地球2》中,担任声音编辑总监的邱逸和她的同事一道,神奇般地将李雪健的声音“复原”了。

  在电影工业中,声音后期制作是一项大工程。电影中几乎所有的对白,都需要经过后期制作,去除原有的瑕疵,使其通顺流畅、响度正常,才能达到电影上映的标准。至于效果音、环境音,则更依赖后期制作。用邱逸的话来说,要根据画面“完全重建”。

  这其中,修复演员的声音尤为复杂。老戏骨李雪健因为罹患鼻咽癌,导致声带损伤,严重影响了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发挥。如何将他的声音修复还原,成为摆在幕后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项工作可谓是“前无古人”,没有经验可借鉴。即便是好莱坞,也只是小范围地尝试,工作量不过短短几句。而要把一个角色的所有台词都要修复一遍,还要将声音还原到让演员本人都能满意的程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邱逸接到这项任务时,电影档期已经确定,留给后期制作的时间非常紧张。相比《流浪地球1》两三个月的混录时间,《流浪地球2》的混录时间加起来只有不到一个月。

  修复演员的声音,并没有成型的方法论。邱逸想尽办法,试遍了传统手段,又尝试了多种新技术,加班加点赶出了一版令她比较满意的声音小样。当她兴冲冲地拿着小样给一位熟悉李雪健的老师听时,却受到了打击。对方很长时间没说话,又过了一会儿,才勉强挤出一句:“有两个字还行。”

  这位老师口中的那两个字,其实是影片中的一个人名——“迈克”。听到这样的评价,邱逸和同事有些崩溃。她记得,当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大家为了这一版小样已经好几个晚上没合眼。但时间不等人,来不及失落,邱逸便和同事们迅速调整好状态,继续投入到技术攻关中。

  就这样经过反复多次验证和修改,邱逸和同事运用AI技术进行声音修复,这才有了最终的结果。电影上映后,不但观众好评如潮,就连李雪健本人也非常满意。

  “像这样的片子,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我们做的很多事,都会成为别人的路标。”邱逸说,不仅仅是她,制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用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成为“标杆”。

  在北京街头,随便找个高中生,就能说出好几部好莱坞科幻大片。但《流浪地球2》呈现的是一个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科幻世界,许多符号需要重新架构。而声音,则是构建这个科幻世界的重要元素。“我们要让观众一听就知道是中国的科幻片。”

  邱逸说,影片中的很多声音,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例如电脑机房的声音、伺服器的声音,经过后期制作人员的处理,就成了重要的科幻元素。再比如电影中的运载车,现实中并不存在。邱逸和同事通过录制各种车辆发动、刹车、转弯的声音素材,最终成功“变”出运载车的声音质感。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声音素材是在中影基地和怀柔一条偏僻的道路上采集的,而声音的来源,则是生活中常见的大卡车、大巴车、三轮车……

  2022年底,在影片后期制作的关键阶段,许多同事病倒了。为了能够如期交片,邱逸和同事几乎住在了混录棚,两个人交替睡觉,刚眯了一会儿就又赶紧爬起来工作。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十多天,酒店工作人员见订好的房间迟迟没人来住,甚至专门打电话询问怎么回事。混录棚光线较暗,十分“助眠”,邱逸却是全程精神高度集中,目光始终盯在画面上。“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画面的感受。”她说。

  去年1月,《流浪地球2》上映。邱逸收到许多来自业界的夸赞,并受邀到电影学院讲座。面对盛誉,她总是很谦逊:“遗憾,没能做到更好。”

  邱逸今年34岁,入行近十年,她参与后期声音制作的影片已经数十部,粗略统计,票房已经上百亿。

  声音创作,永远是一部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无论影片如何叫座,身居幕后的混录师却总是并不为人所知。在《流浪地球2》片尾长长的职员表中,邱逸只是那两万分之一。

  但她毫不在意。她说:“我们做到了好莱坞没做到的事情。”(记者 王琪鹏)

【纠错】 【责任编辑: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