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动画片《山海传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这部作品以上古神话英雄禹为主角,通过青春活泼的叙事语态和恢宏浪漫的美学风格,讲述人物从少年英雄成长为斗洪水、划九州的传奇人物的历程。
翻开中华文化长卷,神话故事是其中浪漫灵动的篇章。看似天马行空的讲述,蕴含着中华先民最初认识和想象世界的基本模型,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特表征。动画片《山海传奇》以上古神话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试图通过禹的故事引发观众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到何处去”等哲学问题。为了啃下上古历史创作这块“硬骨头”,创作者在动画创作之前进行了两年案头工作,从《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后汉书》等典籍中汲取历史、地理、文化等相关素材,梳理出上古时空体系和人物谱系,并深入研究禹的身世经历、治水过程和方法等,构建一个真实的上古世界图景,做到了故事有据可依,人物有文可考,虽虚构但不虚妄。通过清晰完整的故事线索和世界观架构,观众深入了解禹的英雄事迹,以及他身上蕴藏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并对上古时期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形成一定认知。
如何让纸上的资料记载变成鲜活的视听影像,是《山海传奇》创作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创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神奇瑰丽的上古神话世界,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青春化、个体化的叙事视角,讲述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人”的故事。禹的父亲鲧为阻拦洪水、拯救人类而偷盗“息壤”、遭到天谴,母亲被洪水冲走。尚在襁褓中的禹被烛龙收养,生活在苦寒之地羽渊。随着禹一天天长大,他对自己的身世越来越好奇,于是告别烛龙,踏上了关于“我是谁”这个人生课题的探寻之旅。作品表现禹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开拓视野、广交朋友、经历挫折、获得成长的历程,让神话中遥不可及的大英雄变得“接地气”。同时,食铁兽阿咕等其他角色也各有特色,他们有时可爱得令人捧腹,有时又暴露出粗心、自负等小缺点,更加贴近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方式。
少年禹英俊富有朝气,梼杌体格像老虎一样健壮,没有头颅的刑天双乳作眼、肚脐为嘴,还有对观众来说有些生僻晦涩的名字“颛顼”“共工”也都性情各异、形象生动……在人物塑造上,《山海传奇》在忠实于神话人物的鲜明特征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原创性的动画形象。作品也根据具体剧情和文化背景进行场景设计,大到羽渊、一目国的呈现,小到衣服上的纹样、器皿上的符号以及建筑的细节,都尽可能地贴近上古时期的特色,彰显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取向,使观众更快速地融入动画片所建构的叙事情境。配乐方面也同样出彩。尤其是片尾曲歌词改编自屈原的《天问》,以童声合唱发出“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的呐喊,与禹一路探索五方世界、一路挑战命运可能性的精神相得益彰。
创作者在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典籍进行跨媒介的二次编码,借助细腻的人物塑造、生动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视听效果,将中国传统美术手法与现代动画表现形式创新性地融为一体,助力老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激发了大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作者:刘帆,系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