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乘风踏浪》剧照
从解决温饱到创业成功,从成为“万元户”到建立正规的工厂品牌,默默无闻的小摊贩蜕变为声名赫奕的民营企业家,这正是《乘风踏浪》中彭锦西的创业故事。近日播出的电视剧《乘风踏浪》取材于辽宁省兴城市泳装商人的创业奋斗史,以乔杉饰演的彭锦西和杨子姗饰演的罗虹为缩影的泳装商人们依靠自己的商业才能和坚毅品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追随时代浪潮几经沉浮,成功带领兴城泳装迈向世界各地。
相比一般的时代剧而言,《乘风踏浪》在叙事方式上无疑是特殊的。该剧通过大量的喜剧元素中和了严肃厚重的历史氛围,以主角乐观坦然的心态冲淡奋斗路上的坎坷心酸,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前赴后继的民营企业家们或光明或曲折的发展道路浓缩于一个泳装商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中,同时亦着大量笔墨描写与他一同创业的亲友的群像,刻画出中国商人聪敏勤勉的形象,彰显了中国商业蓬勃兴旺的生机。
从历史发展的视阈纵向审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可被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崛起以及成熟。随着剧中时间的推进与政策的更新,彭锦西所代表的中国商人的形象在民营经济的跃迁中逐渐丰满,其经营活动亦被赋予不同阶段的时代特色。
第一阶段:民营经济萌芽,商人赴险如夷、扬帆起航
1976年,彭锦西作为村中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学生,却因卖干豆腐被秦升举报投机倒把而锒铛入狱的情节作为切入点,让观众得以管窥那个年代对私营经济的管制,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经过拨乱反正,重新建立法律制度的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新方向,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管理基本模式。在剧中,彭锦西服刑期间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家将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继而坚定了从商的信念。不过,当观众都认为接下来的故事会讲述一个生逢其时的企业家的创业史时,工商行政管理所所长谭有为却再次向观众传达了当时的背景——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尚未落实,大部分民众仍对从商持观望态度。随后剧情再次发生反转:在这种情况下,彭锦西却以掷地有声的“我不想等了”宣告自己的经商决心。在谭所长的支持下,彭锦西说服了家人加入他的泳装事业。即使秦升故技重施刻意阻挠,彭锦西也并未放弃,而是巧用妙计化解危机,开启了兴城泳装产业的先河。
从人物形象的构建来看,谭有为作为国家干部的代表,使抽象的国家公权力与经济发展方向具象化,将国家对于民营经济的态度浓缩于谭有为的行为中。在这一阶段谭有为对彭锦西事业的鼎力支持,实际上也代表了国家对于萌芽阶段的民营经济的呵护。就彭锦西而言,他自然是改革开放初期恒河沙数般的个体工商户们的代表性角色,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到那个年代中国商人是如何筚路蓝缕,白手起家。
对彭锦西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民营经济萌芽阶段中国商人的赴险如夷与守正创新。在个体经济尚未恢复的年代,商人群体的地位远不如今日,大多从事的都是与泳装类似的服装、饲料、食品等小生意。然而,正是这千万个体工商户成为了开拓者。立足于时代的风口,他们勇敢放弃了“铁饭碗”,不惧风险白手起家,以胆识和魄力踏出了一条致富之路,开创了民营经济的新时代,彭锦西的创业故事也就此拉开序幕。
第二阶段:民营经济崛起,商人聪慧勤勉、审时度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来到了火热的1980年代。在1980年至1990年期间,国家逐步出台了各项政策,助力个体工商户拓宽个体经济道路。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和经济地位。“彭锦西们”终于得逢其时,民营经济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下,迈入了不断崛起的第二阶段。
在剧情设计上,这一阶段着诸多笔墨讲述了彭锦西创业过程中的艰难挫折,并描绘他见招拆招,在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的方法妙计。在政策放开的前提下,竞争无处不在,彭锦西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商业市场。他审视了消费受众的需求,通过敏锐的市场嗅觉抓住了时尚潮流的变化趋势,对泳装设计进行了改良,从而大幅提高了彭家泳装的销量。当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彭锦西计算了相关的成本和利润,当机立断决定雇佣工人、扩大生产。贾为民开始从事泳装生意后不断压低价格,彭锦西罗虹夫妇便选择拓展其他市场,低价购入贾为民的泳装再高价卖出至北戴河。彭锦西从因投机倒把锒铛入狱的学生,终于转变为大浪淘沙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之一,在他身上已经可以看到市场经济推行至今著名企业家身上都具备的聪慧勤勉、审时度势。
在没有规制的情况下,竞争往往会不断升级,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期待看到彭锦西与贾为民之间更多复杂的商业竞争情节。然而,尽管对于此类商战内容的刻画逐渐增多,贾、彭二人间的交锋却逐渐脱离了商业领域正常的市场竞争范畴。贾为民用次品调换彭锦西的泳装,以及彭锦西与家人整蛊贾为民等剧情不仅未能表现经济发展时期以质取胜的市场风向,也使得对于商人审时度势的形象的刻画不够深入。此外,这一阶段还出现了许多彭家家人之间的争执矛盾,意图通过增加冲突的方式推进节奏。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剧情从商业竞争陡然转为家长里短,后又重新将镜头转向彭锦西与氨纶厂家和中兴商厦的产业合作,整体剧情的衔接略显突兀,导致剧情进展也稍显拖沓。
第三阶段:民营经济成熟,商人乘风破浪、扶摇直上
法律虽具有滞后性,但并不会缺位。在金黄色的1990年代,为了整治层出不穷的市场乱象,政府对市场经济主体开展了标准化、体系化管理。正如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各地针对私营企业的不法行为也出台了相应的对策。例如温州于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打击假冒伪劣行动,大量民营企业经过整改的洗礼后焕发出新的生机。类似的故事在国内其他地区也屡见不鲜,我国现在的大量行业巨头也都是由当时这些民营企业蜕变而来。
在剧中,该阶段政府的监管与整治与民营经济有序发展的关系,被彭锦西根据政府要求对工厂违规经营行为开展自我纠正的剧情巧妙地展现出来。彼时政府的监管及时启动,彭锦西的锦虹泳装厂作为兴城泳装的领头羊,在严格监管的背景下同样面临诸多问题:因罗现耍小聪明将电线装反,工厂被供电局判定为偷电行为而遭到处罚;屋漏偏逢连夜雨,彭锦西为节省布料导致生产出的泳装与国外品牌尼奥的设计雷同,被黑心商贩买走伪装成尼奥售卖,锦虹泳装厂在打假活动中被查封。此时谭所长见彭锦西于歧路徘徊,勒令其认真整改。
不过也可以看到,在本阶段,剧情本应着重表现在有关部门严格监督规制下,中国商人克服艰难险阻,刀刃向内、披荆斩棘地探索自我革新之路。然而,彭锦西仅仅通过聘请年轻设计师更改泳装设计,便使得棘手的侵权问题迎刃而解,该设计甚至还斩获了国际大奖,直接帮助彭锦西打通了全球市场。彭锦西整改成功的过程过于一帆风顺,未能完全展现当时民营企业在政策变化的时代风口上下求索的艰难曲折。
故事的尾声,随着1993年《公司法》出台,彭锦西也建立了自己的企业与正规化工厂,与秦升冰释前嫌后,带领兴城泳装走出了国门。暂不论剧情的演绎是否存在瑕疵,我们仍能从彭锦西的创业故事中窥见当时千万民营企业的缩影:“彭锦西们”到中流击水,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不仅实现个人成就,也同时助力国家经济建设,正是好风凭借力,得以直上青云。我国民营企业家所秉持的乘风破浪、扶摇直上的精神,也在剧情的最后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这便是古往今来商业模式的本色与中国商人的形象。《乘风踏浪》将时代的脉搏具象化于底层人物的奋斗中,书写了改革开放后波澜壮阔的民营经济绘卷。在当今,中国商人仍葆有那个风云年代中商人的底色,这种品质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从商者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薛人伟、吴玥,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