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适在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饰演姬发。图据电影《封神第一部》官方微博
于适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饰演巴太。图据《我的阿勒泰》官方微博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照。图据导演滕丛丛微博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剧照。图据于适微博
2024年初夏,仿佛生来就成长于旷野的少年于适,再次走入了大众的视线。虽然今年刚过一半,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已经预定下许多观众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剧中那个纯真温柔、充满少年气的角色“巴太”,功不可没。这是演员于适第二次以“马背上的少年”形象被看到,上一次,是在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饰演姬发。
6月初,继央视一套播出后,《我的阿勒泰》又在央视八套二轮播出。借此机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演员于适,记录这位青年演员的成长。
会为人物写小传 以“体验”感知角色
“观察”和“思考”,是于适在采访中透露出来的日常习惯。关注于适微博的人应该知道,除了日常的剧宣和活动,他还会分享自己写的文字。不只是“今天吃了什么”这样简单的分享,而是大段的、经过沉淀的文字。他还会为饰演过的角色写一篇人物小传,例如姬发。于适说,这是为了贴合角色的生活,提前感知角色。但实际上,这也记录了他走近角色的过程。
对于适而言,角色的成立一定有真实的抓手,仅靠想象是远远不够的。大量收集资料、观察贴合角色的生活、学习角色的技能,“让自己在那段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接近和沉浸在角色里。”于适说,自己算是一名“体验派”的演员。
这种“体验派”的方式,会让于适在鲜活真实的拍摄现场,找到更贴合角色的表演方式,例如做出最接近角色生活习惯的行为,自然地讲出台词。这些细节,都被初次合作的滕丛丛导演看在眼里。“滕丛丛导演非常擅长捕捉每一个演员身上的闪光点和一些微妙的瞬间。同时,导演也会给演员充足的创作空间,保留表演中最合适之处。”于适说。巴太捉弄喜欢的人,恶作剧般把文秀的鞋带系在一起,却又忍不住在喜欢之人的耳边,插上一朵小黄花。这朵小黄花的细节,便是于适对巴太心动状态的演绎。
这些感悟和体验,于适会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如果是走心的文字和灵感,他更偏爱手写的方式。在采访中,他讲到自己在空闲的时间里喜欢阅读、浏览科普视频。阅读,是他面对困扰的另一个解决方式:当在阅读“宇宙”和“人生”相关主题的书籍时,他会思考“人从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的问题,“这些思考会让我发现,当下困扰我的烦恼,其实也不算什么。”他说。
在阿勒泰待了两个月 治愈、思考和沉淀
因为拍摄《我的阿勒泰》,于适在阿勒泰住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两个月里,他观察着这里的人和物,也得到了阿勒泰温柔的反馈。阿勒泰的风景像是一幅画,“哪怕只是坐在椅子上,都非常治愈。”当他帮当地的牧民赶羊回家时,会被热情地招待。于适记得,有一位奶奶亲切地对他说:“我的孩子,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以后要常来。”回想起这些经历的时候,于适直言:“我非常感动,阿勒泰的风景和人文都很治愈我。”
正是在阿勒泰切实地生活过,见到了很多曾经想见却没有见到的事物,于适也思考明白了一件事情:“人很多时候喜欢一件事,并不是真正的喜欢,而是喜欢那种感觉。”他也曾经向往,每天像牧民一样自由自在地放羊、放牛。但真实接触这样的生活后,于适才直面到这些工作的辛劳。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是想象中的美好罢了。
体验之后,便是思考和沉淀。“我相信,如果一个人懂得跟自己和解、学会自洽,那么不论他是在阿勒泰、北京或者是辽宁,都会生活得很好。只要一个人的心是光明的、通透的,面对任何环境、任何事情都能适应,这就是自由。”于适如此说。
这些治愈和思考,对于适而言都是“特别宝贵的人生体验”,他也期待着将来塑造某个角色的时候,这段宝贵的人生体验能够派上用场。
对话 《封神》第二部 姬发的关键词是“成长”
记者:《我的阿勒泰》播出之后,观众对你饰演的“巴太”印象很深。你是否还想尝试某种角色风格?
于适:大家的反馈从侧面反映了我对角色的塑造是得到了认可的,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未来,我希望能塑造更多不同风格的角色,不断挑战自我,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记者:因为这部电视剧,很多观众都期待去阿勒泰旅游。关于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方面,你有哪些推荐?
于适:大家可以去白哈巴看看,也就是我们拍摄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有草原,晚上还有漂亮的星空,景色非常美。关于美食,大家可以试试哈萨克族的特色小吃包尔萨克,很像我们经常吃的油条。刚刚出锅的包尔萨克非常香,推荐大家去试试。
记者:《封神》电影第二部因为后期制作原因没法赶上暑期档,很多观众都很遗憾。能不能给我们提前剧透一下,姬发这个人物在第二部中的看点?
于适:我觉得姬发在第二部电影中的看点应该是“成长”。第二部里的姬发身份有了转变,从殷商王家侍卫变成了西岐之主,这意味着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要承担起保卫自己家园的责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