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迷宫》展现“另类”禁毒一线-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9/29 08:49: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雪迷宫》展现“另类”禁毒一线

字体:

  紧张而刺激的黑白交锋,犀利又充满烟火气的镜头语言,苍凉中不失东北特色的喜剧风格,优酷白夜剧场播出的《雪迷宫》不仅有着东北人的松弛感,还打造出了“刑侦生活剧”的独特气质。例如,大量正邪对抗的重头戏是在热气腾腾的鸡架店、烤串摊上完成的,非常“下饭”;反派头目“大嫂”心狠手辣,但日常却是最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黄景瑜扮演的大案队长“郑北”,办案是个“狠人”,骨子里乐观幽默甚至还挺“没溜儿”。

  该剧编剧张鸢盎、麦利雅斯此前曾经创作过《冰雨火》等当代缉毒题材作品,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雪迷宫》故事设置于特殊的时间点:1998年8月公安部成立禁毒局之前。在没有专门的缉毒警察时,公安人员是如何侦破涉毒案件的?这些都为《雪迷宫》留存了巨大的戏剧空间。

  东北人的幽默刻在骨子里

  张鸢盎透露,《雪迷宫》选择展现上世纪90年代的禁毒故事,是由于冰毒犯罪集团在这个时代日益猖獗。剧中选定的1997年至1998年的时间段也比较特殊——1998年8月,公安部刚刚成立禁毒局。1999年9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设置了禁毒学的专业方向,招收了国内第一批禁毒专业的本科生。

  “剧中故事发生在1997年、禁毒局成立的前夕,很多地方上的警察缺乏禁毒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毒品案件的侦破是摸着石头过河,禁毒理论的薄弱和禁毒形势的严峻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禁毒工作最大的难题之一,所以我们特别想把故事聚焦在特殊的时间段,去集中写一写这些困难以及禁毒英雄们英勇无畏的精神。”张鸢盎表示。

  另外,当时的刑侦手段比较“原始”,没有办法通过像监控摄像、手机定位等现代科技去辅助破案,就更需要一线刑警最大程度动用脑力和体力对抗犯罪分子,所以也会呈现出比较直接的戏剧冲突。

  对于剧中浓郁的“东北元素”,张鸢盎说,“我看网上有一个说法,叫‘东北不养i人(内向的人)’。我们在东北地区采风交流时,刑警们在讲述当年那些大案、要案破获的过程中,不自觉流露出的幽默感把惊心动魄的刑警工作映衬得生动有趣。我们当时也明显感觉到,即使再勇猛的警察,也不是铜墙铁壁,而是跟我们一样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尤其是在禁毒前线的凶险战场上,他们随时可能流血牺牲,也需要用幽默的方式平衡情绪。我们的导演吕行,包括主演黄景瑜,还有大量的剧组工作人员都来自东北地区,整个拍摄过程都沉浸在浓烈的东北特色氛围里,开机时能听到各地的口音,杀青的时候基本上全是东北味。”

  禁毒工作加刑警生活日常

  除了展现禁毒过程,剧中还加入了很多刑警生活日常。在张鸢盎看来,禁毒警本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不同于大多数人的上班打卡、下班回家,他们只要有毒情、有案件发生,就随传随到,所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很紧密地卷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在故事里加入很多日常生活的原因。”

  虽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但《雪迷宫》中不少情节与设定能让当下的观众共情。

  张鸢盎举例说,比如“张雪瑶”这个角色,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女性角色,角色设定中她曾被英雄救美过,却没有因此爱上“英雄”,反而自己想当英雄。张鸢盎认为,“我觉得比较符合当下女性观众独立自主的表达。”

  张鸢盎说,上世纪90年代,女刑警出外勤相对少一些,除了坐办公室,更多是化装侦查这一类工作。“张雪瑶”作为一个武力值很高的角色出现在专案组里,有一个绰号叫“疯狗”,她很渴望用自己的能力去惩罚、惩治犯罪分子。再比如“郑北”这个人物,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但特别“没溜儿”的人,“我们把‘郑北’设定在一个相对圆满的家庭中出生,父母是普通的下岗职工,重新创业开小饭馆,开鸡架店,妹妹也活泼可爱。他的生活中有真实的、普罗大众能感受到的生活烦恼,而不是苦大仇深的感觉。”

  选取有原型的真实案件加工

  《雪迷宫》中展现了当时对比指纹、恢复指纹等刑侦手段,也包括一些化学知识、毒品知识的介绍。在创作时,张鸢盎等选择了带着框架去采风的方式,不断与一线禁毒警察核对细节,尽可能为观众呈现真实禁毒故事。

  “因为先有了人物基本关系和故事框架,我们在采风之前从各种专业书籍,包括大量相关案件的新闻里去找素材、找灵感,选取一些有原型的真实案件。我们带着这些框架再去采风,去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线禁毒警察聊,这些案件我们理解得对不对,细节有没有出入。这个过程中,他们又讲述了很多在东北发生过的、他们经历过的和禁毒相关的案件,我们再添加到剧情的细节中。”张鸢盎透露,在过程当中,他们也了解到很多真正的毒贩,尤其是所谓大毒枭,他们不是那种一出场就走路带风的黑帮大佬范儿,很多时候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走在路上能完美融入普通老百姓当中,对于禁毒工作者来说是很难辨别的。

  平衡正反派戏份始终是难题

  很多刑侦题材作品,反派更容易“出圈”,在张鸢盎看来,“一旦这个故事中存在对抗,有所谓的正派、反派,这个难题就存在。我们希望反派聪明厉害,因为如果反派很弱,会显得正派也很弱;但反派如果特别聪明厉害,又会担心他是不是压过正派,这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创作难题。”

  为了保持正反派角色之间戏份的平衡,张鸢盎作为编剧能做到的是去控制讲述的视角,本身《雪迷宫》不是单线叙事,有刑警、专案组这边破案的过程,也有毒贩、反派的一些作案计划变动,两边都有描写。“我们更希望将观众代入到专案组,从以‘郑北’为代表的团队视角去拨开整个故事的迷雾。控制反派行动的篇幅,让观众尽可能感受到悬疑,去享受破案的过程。”

  张鸢盎表示,“不管好人还是坏人,可能都经历过伤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因此选择犯罪,不能把原生家庭或者童年创伤当成犯罪的借口,我们希望这方面能有探讨引发观众的思考。”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纠错】 【责任编辑:苏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