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3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天津人艺)大型原创话剧《赶大营》将在天津大剧院首演,亮相天津银行·2024天津戏剧节。赶大营,这曲一百多年前从渤海之滨到天山大漠的恢弘乐章,将如何在戏剧舞台展现?日前,记者到该剧剧组探班。
“大营”,是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西征军军队大营;“赶”,是指追赶流动的西征军大营做生意。清末,以天津杨柳青安文忠为首的纤夫挑起了货郎担,用双肩把大量物资挑上前线,追随西征军进入新疆。此后,杨柳青“三千货郎满天山”,逐渐由行商发展为坐商,形成了规模庞大、财力雄厚的“丝路津商”,创造了“百艺进疆”的伟绩。
话剧《赶大营》以真实历史事件“赶大营”为背景,通过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艺术化的演绎手法,展现这一商贸奇迹,体现津商爱国主义情怀,彰显津商在繁荣经济、东西互助、民族团结方面作出的贡献。
自8月建组以来,剧组成员加紧排练。记者来到排练场时,演员们正在排一场在沙漠里艰难前行的戏。著名演员吴京安、天津人艺优秀青年演员张文明分饰的不同年龄的安文忠同场相遇,心灵交流。编剧、导演钟海介绍:“我们以‘史诗剧’方式讲述赶大营传奇,把横跨时间长河的故事大开大合地浓缩于一方舞台,让剧目拥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吴京安表示,从形体到灵魂,舞台上的两个安文忠都在相互呼唤与交流,这种方式能更直观地把安文忠的内心独白呈现给观众。
排练中,吴京安情感充沛地诠释着角色。在没有舞美、服装加持的情况下,他用言语与神情,将观者带到黄沙漫天的大漠。吴京安说:“演员演戏,要把自己的激情投入进去,要把身心放在角色里,经历艰苦的过程和深刻的思索。戏剧是艺术品,需要用巨大的情感与热爱建立起美学观念,一部戏剧作品要靠所有人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呈现。《赶大营》是我和天津人艺继《红旗谱》《天下粮田》之后的第三次合作,我们都在戏剧海洋里前进、成长。在排练场,除了把自己的戏演好,我们还会为了这部戏不断研究甚至争吵,都把自己最好的想法拿出来磨合,最终形成满意的结果。”
《赶大营》的排练场充满了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吴京安表示,赶大营历经艰辛,《赶大营》剧组也秉承这种精神投入创作。“一百多年前,安文忠他们在沙海里留下了辉煌,这给了我们创作上的信心。我们要把这些辉煌故事从沙海里挖出来,把这束光亮捧在手上、装进心里,让它闪烁着告诉今人,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全剧组力争让这出戏达到一定的美学高度,再把它奉献给观众。”吴京安说。
在排练场,记者还看到了这部剧的舞美概念图。“舞台上将利用精心设计、组合的多块大屏幕展现环境,通过高清投影、环绕声效以及蒙太奇换景方式,给观众以流畅的、身临其境的观感。”钟海介绍。
天津人艺副院长张艳秋表示,《赶大营》话剧蕴含着天津人的精神象征,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天津、了解天津,感受天津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记者 刘莉莉)